這些國家有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但卻算不上是已開發國家

2019-08-06     自然地理探秘者

已開發國家是已開發的國家和先進的國家,它們普遍擁有較高的人類發展指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化水準和生活品質。自1990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人類發展指數成為衡量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這些數據並不完善,一些指數值很高的國家仍被視為發展中國家。

小面我們來盤點五個依靠自然資源就發展成為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和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阿聯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北瀕波斯灣,西北與卡達為鄰,西和南與沙烏地阿拉伯交界,東和東北與阿曼毗連海岸線長734公里,總面積83600平方公里,首都阿布達比。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非常豐富。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100億噸,占世界石油總儲量的9.5%,居世界第6位;天然氣儲量為6.0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依靠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阿聯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6.8萬美元

1960年發現石油以前,阿聯的經濟支柱是珍珠。1960年以後轉變為石油。其經濟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工業體系單一,不能叫作已開發國家。

卡達

卡達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阿拉伯國家,地處阿拉伯半島東部,該國絕大部分領土均受波斯灣所圍繞,僅其南部疆域與沙烏地阿拉伯接壤。

石油、天然氣產業是卡達經濟支柱。近年來,政府大力投資開發天然氣,將其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在英國的保護下發現石油和天然氣,取代了原有的採珠業而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由於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5億噸,居世界第13位,天然氣儲量24.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3位),使其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6.9萬美元),雖然卡達的人類發展指數非常高,國民極其富裕,但因其工業和製造業不發達,所以仍然不能被認定為已開發國家。

科威特

科威特國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立憲國。在南部與沙烏地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140億噸,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氣儲量為1.7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十八位。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其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人均GDP為3.42萬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巴林、卡達等國接壤。

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巨額石油收入使沙烏地阿拉伯從傳統的落後的農牧業經濟迅速向以石油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結構轉變,到70年代已成為世界上人均國民收入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2.32萬美元。

汶萊

汶萊位於亞洲東南部,加里曼丹島西北部,北瀕中國南海,東南西三面與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接壤,並被沙撈越州的林夢分隔為不相連的東西兩部分。海岸線長約162公里,有33個島嶼,總面積為5765平方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汶萊是個以原油和天然氣為主要經濟支柱的國家,占整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50%。在東南亞,石油儲量和產量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居第2位。非油氣產業均不發達,但僅依靠油氣資源也使其成為亞洲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GDP為3.16萬美元。


以上五個國家雖然不是已開發國家,但生活水平接近已開發國家,它們都是依靠自然資源(油氣資源)發展起來的。

此外,同樣擁有高人類發展指數的國家如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匈牙利、克羅埃西亞、羅馬尼亞、智利、阿根廷、巴林都不是已開發國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Pbi4WwBJleJMoPMFV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