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必然是未來企業最貴的資產!不懂社群運營,企業無法生存

2019-07-26   抖星會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與成熟,已經打破了傳統工業時代,那種相對封閉式的管理模式了。這讓以消費者和客戶為起點,重新構架整個行業的模式不在成為幻想,而是能直接實現!

在這一點上,我們不得不承認,以這種簡單的網絡效應走到今天為止,從效果上來說基本上已經不能帶動社會的持續以及巨大的價值創新。

所以,在未來,社群必然會成為商業的最終歸宿!而且,從目前的市場行情去分析,已經有了這樣的一個趨勢了。

但是有的人就會發出這樣的一個疑問:社群為什麼會是企業的最貴資產?怎麼去理解?因為,在大部分人的認知當中,品牌才是最貴的東西!其實不然,說得直白一點,哪怕你的品牌再厲害,如果沒有客戶、用戶,那麼品牌有什麼用?對於這樣的一個企業來說,就是一個空殼子罷了!

所以,在創造客戶這一方面,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最終目標都是抓住企業的目標。

記得著名管理大師德魯克先生曾經說過: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客戶!

用具體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要去創造客戶的價值,在基於客戶的需求下,提出價值需求的這一個主張,接著再去提供相應的產品去滿足這一種需求,或者提供某一種方案去解決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企業的最終目的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而利潤,只不過是一個附帶產品!目前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但是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人類即將要進入智能化的時代了。

所以,不難看出在人工智慧的時代當中,那麼網際網路企業的本質又將會是什麼呢?大部分人目前的認知當中,網際網路企業現在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連結客戶以及創造客戶。而所謂的連結正是社群,也就是把所有的用戶集中在一起,建立一個連結性質的關係,也就是社群的概念。

而產品的服務,也就是用戶連結的是什麼,簡單地講就是一個工具或者一個點。同時在社群的文化打造出來之後,在形成了用戶群的特徵以及畫像。接著企業就可以通過提供需求的產品把所有的用戶進行連結,然後在根據數據分析,逐步打造出高質量的用戶價值,這樣一來,賺錢也就水到渠成。

這也是網際網路的本質特徵,與傳統企業是大不相同的。傳統企業,依舊還沉浸在傳統產品思維里沒有走出來,只能通過創造產品的價值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傳統企業在積累用戶這一方面的思維跟不上腳步。儘管一直在講客戶價值,但是要真正的去落實還需要從產品角度和生產角度去做市場,可是這樣在網際網路時代是很難擁有市場的!

了解騰訊的朋友可能都會知道,騰訊五個創始人之一,曾李青先生就對網際網路公司有過一個估值公式:曾李青公式。而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方法是不同於我們常用的市盈率、和市銷率等估值方式。這是一個接近網際網路本質的思維所對網際網路公司的估值。

那麼很多人就好奇這個估值的方法和公式詩歌怎麼樣子呢?而一個公司的估值一般是由四個因素:

(1) 網際網路企業能否很好的進行變現,也就是賺錢。這個是第一位,因為要是一個企業賺不到錢,也就不會存在什麼價值。

(2) 也就是溢價率係數,取決於企業所處的行業地位,這也是非常的重要。就比如投資一樣,如果投了前三位,那麼後面的企業就不可以再投了。儘管賺到錢,可是所在的行業當中地位卻是落後的,這樣就不會被看好。因為本身的競爭力在行業當中根本就不存在,那麼這個因素就要重點去考慮。

(3) 用戶的數量,一般評價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是非常看重,這一家公司的用戶具體有多少,如果比如微信就有上億的用戶量,那麼很明顯就代表了公司的實力和能量了。

(4) 用戶的距離,如果在擁有大量用戶的前提下,但是跟用戶連結關係和距離太長的話,顯然也是不行的,很明顯的就能看出,距離是決定了能不能以最低成本去實現用戶價值的滿足。

所以,在通過網際網路的估值方法當中,我們能得到的一點就是做社群。因為,社群可以把所有的用戶串聯在一起;其次,社群和用戶之間的距離,會在社群的建立以後,變成一個平台,將用戶之間的距離也會拉的非常近。這樣就能在滿足用戶的需求是,成本低不說,效率也是非常之高。

這就是網際網路公司估值方法所帶來的啟發,所以在基於估值方法的前提下,做社群也是有科學依據性的。

而網際網路公司眾所周知,就是做流量的。不管你是要去做淘寶,或者社交、經濟共享等,這些的本質都是在搶占流量。假設一個公司沒有了流量,那麼這個公司就失去了競爭的一切又是。

至於流量到底是什麼,其實它的本質也就是用戶的入口,而優質的流量入口通道,基本上會表現出以下兩點:

(1) 用戶精準:只有精準才能轉化。

(2) 用戶規模:只有規模超大,用戶的量才會大,人才會多,而這就是生意的根本。

在目前,中國之所以經濟會迅猛的發展,正是因為人口的紅利,十幾個億的人口,足以表明了市場的消費能力和規模!

可以說,優質的流量在付費能力方面一定是非常強的,所以要大量的去積累。因為,如果有的人沒有錢支付,那麼變現就會是最大的問題!另外,在決策上面,也就是購買東西以及滿足消費需求的時候,角色一定要夠快。

除此之外,距離也要短,因為通過短距離可以知道,在跟用戶之間千萬不要去好高騖遠,如果都是在遙遙相望,那肯定一切都免談了。

社群只要具備這些因素,那麼社群將會通過共同的價值觀、在基於共同的需求下,會聚集在一起。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多次提到:社群就是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只有這樣社群的群員之間也可以產生一股龐大的裂變效應,可以實行快速的增大規模目的。

而且社群在通過長時間的互動當中,也會逐漸的形成一種信任關係,有了信任,那麼轉化也會自然的變快。所以社群與用戶之間的一定要短距離,蕨菜的時候也會快起來。

明白了流量的本質,那麼接下來做流量的優勢也就會慢慢的體現出來了。而且,從目前的大量新聞報道和分享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在未來的一個長時間段,社群營銷、變現。商業化都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傳統企業的品牌商和渠道商,從目前的情況去看,都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就看到很多企業都紛紛倒閉以及撤店,其中有品牌店家樂福、沃爾瑪,麥當勞也逐漸抽出在國內的一部分業務了。而若基亞等一些品牌商更是銷聲匿跡。

從這些問題,我們不難看出,這樣的業績下滑,入不敷出,關門大吉。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而網際網路轉企業轉型也是一樣,都面臨著生意難做,賺錢少的問題。可以說,這些問題都是整個企業都共同面臨的問題,是成本壓力和品牌供應的產品屬性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所導致而成的。

那麼,品牌商和渠道之間的競爭在哪裡呢?用戶的需求不斷的在升級,而品牌商提供的產品去沒有優化,導致滿足不了用戶,自然會形成這樣的一個問題。

這已經不是在以往那個供應不求的時代了,在目前的供求大時代背景下,買東西基本上都會貨比三家,這就是消費升級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對於這樣的一個變化如果企業沒有抓住,那麼業績下滑是必然的。而對於聚到來說,這已經不是成本的問題了。現在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年輕用戶,已經很少去商場購物,早已養成了再電商平台太購物、網購的行為習慣。這樣的消費決策和路線直接性的會產生變化,渠道商要是沒有抓住,那麼同樣也是導致業績下滑的根本原因。

那麼這些痛點怎麼去解決呢?

(1) 將產品內容化,也就是通常在用戶所購買產品上,把這個產品屬性不斷的形成內容,然後以多媒體的一個形式展現。甚至,這種方式不限制讓哦用戶可以聽到、看到以及感覺到聯想到。

(2) 人格化。將公司的產品直接人格化,或者在設計公司的LOGO、吉祥物以及命名等,添加生命屬性的元素。比如:天貓就是一個貓的形象,而這些動物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就形成一種親密感。這就是內容的人格化創造。

這也就是企業最大的價值、利益是創造客戶的原因所在。

渠道商最近的就是客戶,與客戶之間的關係、距離越近,越親密,那麼所具備的優勢就大。所以渠道商的第一步就是要想辦法把客戶社群化,接著再去保持著一個長期的互動、生產連結、增強信任歸屬感,基於這些前提之下,就一定要把社群當成產品去運營。

那麼怎麼去把社群當成產品去運營呢?

(1) 以客群為中心,不要用運過去傳統的運營思維,以產品為中心;

(2) 用戶群的商業模式,只要擁有了用戶群的商業模式,社群也就會自然的運營起來。

(3) 用戶量,本章前面說過,網際網路平台的估值,用戶量越大越好,而用戶量的本身也是能起到一個乘積效應的,這樣一來用戶越多,平台的價值就越大。

(4) 社群價值翻倍,當我們的用戶連結以後,那麼社群的價值也就會翻倍。因為社群會把用戶沉澱,然後用戶之間會產生連結關係,接著產生化學反應——裂變。

而這種翻倍的指數也是很多人都看中的,正是因為如此,雖然一些社群的活躍度高的流量平台,就算是用戶量不是很多,但是估值卻不低的原因。

用戶與用戶之間連結關係而產生的指數級裂變效應所帶來的價值翻倍,也正是社群所帶來的巨大魅力所在!

好了,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覺得對你有所幫助的,就請順手轉發、點贊,而你的舉手之勞,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