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0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運動員想都不敢想的「徒手攀岩」

2019-09-07   軌道電影

攀岩曾被列為世界十大最危險運動之首,今年初,一部關於攀岩的紀錄片從眾多奧斯卡提名影片中脫穎而出,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冠軍,目前,在豆瓣上有超過5.6萬人打分,仍然保持在9.0分的一流水準上,其中的故事動人心弦、險象環生,它就是《徒手攀岩》。



紀錄片與小說、電影不同,要求保證其敘述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非虛構(也就是真實),因此紀錄片中的「我」既可以通過第一人稱的視角敘述,也可以採用故事之外的第三人稱進行闡述,第一人稱利於觀眾感受到主角真摯的情感,因此可以最大程度地讓觀眾身臨其境,體驗主角正在經歷的生活,《徒手攀岩》正是採用了第一人稱視角並輔之以客觀採訪構成的紀錄片。



這部影片的主角艾利克斯1985年出生,故事記錄的是圍繞在他內心的一個心結,想要「徒手攀爬」加州境內的攀岩聖地優勝美地酋長岩,而「徒手」的意思就是不帶任何護具,按照導演金國威的說法,「內行人都會感覺到恐怖」,畢竟這是一場拿自己生命進行的一場賭約,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誤都將帶來難以承受的痛苦。



影片主要有四個看點值得一提,也是推薦觀眾們觀看的原因:

1、攀岩不僅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更是對意志的最佳磨練。

培根曾經說過「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他表達的就是依靠世間萬物的規律順勢而為,保持從容淡薄的態度去迎接未知的挑戰。這句話知易行難,對於從小就掌握了攀岩技巧的艾利克斯來說,他人生中所有的儲備似乎都為了迎接這一刻的到來。



在他十八歲時,父親因心臟病過早離世,那時艾利克斯就關閉上了自己的心門,他喜歡獨處,更喜歡一個人攀岩,就如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我在談些什麼》中說的「在長跑中,如果說有什麼必須要戰勝的對手,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顯然,攀岩讓艾利克斯更加自信,他認為自己可以在攀岩的過程中尋找到樂趣,並且作為「一生所愛」堅持不懈地訓練,逐漸演化成身體血液中流淌的一部分,而他的夢想,正是在陽光下體會屬於大自然的美好,與其說這是一項挑戰,我更願意理解成一種致敬,對天地間美好事物的致敬,更是對天堂上父親的致敬。



紀錄片中的耐力角印象深刻,對立寬闊的岩石構成了一道狹小如縫的折角,在這裡只能通過雙手的力量來進行支撐攀爬,也是最考驗臂力的地方,而縱觀整個岩石,有呈現負角度的岩體,有橫跨沒有任何支撐的崖壁,還有隻能容下半個手指頭的陡壁,所有這些對於很多頂級運動員來說都是望而卻步的,可是艾利克斯卻樂在其中,他的每一次攀爬不僅要保持平衡、力量還要綜合運用腰、胯、膝蓋等部位,令觀者動容,令勇者汗顏。



2、溝通交流是兩性情感發展的基石,學會分享更利於信任的建立

桑尼是艾利克斯的女朋友,她們相遇是一種緣分,而走到一起需要彼此之間的寬容與分享,就像艾利克斯說的,桑尼一開始並不算攀岩者,但她為了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她也在不斷地嘗試與進步,儘管離專業還有很大距離,但這種態度值得肯定。



戀愛是每位極限運動員都會經歷的,如何面對感情成為本片的一大看點,習慣於獨處的艾利克斯同樣需要愛,23歲才學會擁抱的他也在努力改變,面對女友的意外失誤,他的右腳骨折了,適當的發泄憤怒可以理解,但是在受傷之後,其實他也應該反思一下,女朋友畢竟不是專業運動員,每次成長可能都需要付出代價,而出事之後其實更加難過的是桑尼,如何成為一位合格的男朋友甚至丈夫,就要從學會分享開始,信任才能一步步建立。



桑尼抱怨艾利克斯從來不說「我愛你」,他的「怪」體現在思想的固執上,這似乎與他「孤僻」的性格有關,更與沒有人真正走到他內心有關,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年來,除了母親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教他如何與人溝通,他也在不斷地探索,而在結尾時,看到桑尼說「我愛你」時,艾利克斯也會本能地回應「我也愛你」,這就是有女朋友的重要含義。



攀岩是種生活方式,很多攀岩者認為攀岩應該排除一切雜念,專心致志地去做,感情的羈絆不僅不會對這項運動有正面作用,反而會讓攀岩者負擔累累,但反過來想,親人的存在可以在絕境中增強人的信心,有時候「信心比黃金還寶貴」,正因為有了親人,所以更要珍惜生命,這不就是對挑戰自己的更好激勵嗎。



其實艾利克斯也渴望家庭,他會給桑尼一個穩定的家,會間接表達他真實的想法,會刻意不告訴桑尼哪天徒手攀岩怕她擔心,都是他表達愛的方式,愛是一種能力,不是人人都具備,但只要願意努力,這種能力都會得到提高,艾利克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孤僻男孩成長為開朗男人,其實也可以很簡單。



3、把熱愛的事業當成職業,無怨無悔更要百折不撓

什麼是熱愛的事業?很多人把喜歡=熱愛,其實這是不對的,比如有人喜歡旅遊,但是一旦成為導遊,每天的點人頭和口乾舌燥的解說就會讓人失去了對旅遊的興趣。有些人喜歡做飯,可以成為一家餐廳的大廚,就會因汗流浹背的無休止工作搞得心煩意亂。



這些都不能稱之為熱愛的事業!熱愛的事業就是宗教般的虔誠加上初戀般的喜愛。如果不從事這項事業,就會茶不思飯不想,比如作家如果一天不寫字,就會無精打采悶悶不樂,運動員如果一天不運動,就會昏昏欲睡食欲不振。艾利克斯提到幾次「絕地武士的光劍和原力」,他把對極限的挑戰比如成亮劍的過程,而且時時刻刻追求完美和進步,每天的日記是關於每條線路有哪些要點,怎樣改進,從來不會記載天氣怎樣,家裡情況怎樣之類,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都圍繞在突破自我這個主題上,心無旁騖是對他這種狀態的最佳形容。



對於徒手攀岩,有人可以阻止他嗎?答案是沒有。他的朋友湯米善意地提醒他身邊三四十人已經因此喪命,他們是用生命做賭注的一群人,而唯一的不同就是他們並不全靠運氣,而是有過硬的技能和強大的心理素質,但即使這樣也絕非萬無一失。桑尼勸他,「為了我可以放棄嗎?」,艾利克斯拒絕了,這是他一生的追求,即使是妻子也無法讓他感受到內疚,這種熱愛遠非常人所能及,這種感情的流露真實而直白,可能有人會覺得自私,但卻是他當時真切的想法。



艾利克斯八年時間都在準備這次徒手攀岩,如果時機不對,他可以再等八年,他對於成功的這份渴望比普通人強烈的多,這是他堅定不移的信仰,他從未考慮過失敗,而是將這次的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可以實現的攀爬,在成功之後的那天下午,他沒有出去放鬆,反而仍在他那輛小的可憐的房車裡面繼續訓練,這如實的記錄讓這位身材不算魁梧的攀岩者更顯偉岸,這也是他能夠成功的秘訣吧。



4、一個好漢三個幫,攀岩運動員間的惺惺相惜

艾利克斯從來沒有想過這項運動可以掙錢,但是他卻因此受益,很多電視台邀請他錄製節目,有人願意為此付錢讓他高興,即使沒人付錢,估計他也會這樣攀岩下去。



可是徒手攀岩的嚴峻性就是這些攝像師們很有可能會是他人生的最後見證者,雖然導演兼攝像師金國威等人都是專業攀岩者,但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無人攝像機的注意力干擾,攝像位石子的鬆動,鏡頭的反光等等都有可能成為不穩定因素。



金國威就曾開誠布公地問艾利克斯,如果你想要放棄,我們同意,與艾利克斯的生命相比,金錢是最次的,他們擔心干擾到艾利克斯,更擔心艾利克斯的安危。作為專業的攀岩運動員,他們每一位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也完全理解艾利克斯可能做出的決定。



當艾利克斯第一次挑戰感覺不對時,他放棄了挑戰,這種心理上的暗示必須要得到舒緩,不然對於挑戰百害無利,可以看出所有攝像師們也都在擔心,他們可以等,一直等到艾利克斯完全做好準備的時刻。



當最終的一天來臨時,攝像師們的表情都無比嚴肅,甚至有的攝像師都不敢面對鏡頭,他們儼然已經成為了艾利克斯,更關心挑戰是否順利,而不再關心拍攝效果,這種心情是好朋友們的關心,他們的擔憂溢於言表,成功背後總有一群人默默付出著。



湯米是艾利克斯的偶像,他無數次幫艾利克斯檢查路線,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線路上的岩石上有白色的粉末,雖然紀錄片沒說,但一定是湯米等人預先攀爬預留下的,不光是在線路上留意每一個細節,更要無數次檢查可能出現危險的情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艾利克斯的成功也是這一群專業人員敬業精神的體現。



當攝像機從陡峭的崖壁上逐漸拉遠時,宏偉遼闊的酋長岩在陽光的映射下散發出無窮的魅力,這正是吸引全球廣大攀岩達人的原因,紀錄片中有對自然風光的大量留白,比如艾利克斯在瀑布邊上的鏡頭,人顯得微小而精鍊,這既是為試爬前情緒的一種鋪墊,也給觀眾們帶來了最直觀的記憶留痕。



這部影片僅用了幾次閃回,大部分都是線性敘述,可是卻絲毫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觀眾的情緒始終被險峻的陡崖和強悍的艾利克斯所吸引,這可能就是它能獲得奧斯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