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中國醫生》打動人心的三點原因,制霸暑期檔的秘密

2021-07-10   軌道電影

原標題:獨家揭秘《中國醫生》打動人心的三點原因,制霸暑期檔的秘密

《中國醫生》拉開了2021年暑期檔電影的序幕,這部影片由《中國機長》原班人馬完成,導演劉偉強集結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等眾多演員,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為故事背景,講述了醫務人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

在觀影之前,我一直在想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這些醫生是否能代表中國醫生?這次事件能否真實還原武漢疫情那段封城的經歷?看完之後我卻被感動得一塌糊塗,《中國醫生》完全呈現出抗疫期間出現的真人真事,而且在呈現效果上感人至深,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抗疫中出現的人、事和他們的行為本身就感人肺腑。

細細考究,有三大原因使得《中國醫生》能夠以情動人,制霸暑期檔。且聽我慢慢道來:

01、生動形象地還原出對真實人物的真實經歷

《中國醫生》沒有臉譜化的人物,每個人都有出處。我很喜歡張涵予扮演的張競予,他的原型就是原榮獲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

1963年出生的張定宇曾隨中國醫療隊援助過阿爾及利亞,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帶領湖北省第三醫療隊出現在了災區前線,2011年除夕作為湖北第1位無國界醫生出現在巴基斯坦的蒂莫加拉醫院,張定宇的每一次選擇都是以患者為重,因此金銀潭醫院成為疫情期間的暴風眼,率先收治了超過2000位肺炎病人。

當時,張定宇說「這個病毒和我們以前見到的都不一樣,這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隨著患者一波又一波地前來,保潔人員告急,安保人員告急,醫務人員告急,防護用品告急。在早期救治的各種病人中,即使所有的手段都上了,有些人依然救不回來,內心特別的煎熬」。

缺少醫護,大家就增加排班,缺少保潔,後勤就頂上去,缺少安保,行政就撐起來,很多人把張定宇當成鐵人,卻並不知道他在2018年被查出患上了漸凍症,影片中張競予說「我的人生進入了倒計時,而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再過 4年的時間,我可能就會躺在病床上成為一名植物人」,這些感人至深的話語通過聊天性質的方式說出來,讓人們心生敬意。

袁泉飾演的ICU主任文婷的原型之一是張繼先,她參加過2003年抗擊非典戰疫,曾立下三等功,也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還是武漢第一位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的醫生。

2019年12月25日,張繼先接診了醫院附近的老兩口,他們發燒、咳嗽前來就醫,拍出的胸部CT表明病毒性肺炎與往常不同,而他的兒子沒有任何症狀,CT顯示肺上有特殊表現,同日又接診了一位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患者。

憑藉著對傳染性疫情的高度敏感,張繼先給這些病人做了流感相關檢測,全部呈現陰性,排除了流感症狀,隨後彙報給醫院領導,又上報給江漢區疾控中心,為疫情的快速處理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作為呼吸內科的主任,張繼先每天要面對著160位病人的查房和病情,為其制定診療方案,遇到危重病人,她要通宵達旦完成搶救,通常前一天晚上通宵搶救病人,沒有任何休息,第2天清晨又會投入到新一輪的查房和制定醫療計劃之中。

朱亞文飾演的廣州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原型桑嶺是鍾南山團隊的核心成員,他是一名1981年出生的年輕醫生,卻是影片中最為出彩的一個人物,桑嶺是第一位援馳武漢的廣東醫生,當時他正在單位值班,白天交完班之後得知武漢疫情,突然接到電話要求當天晚上24點以前趕到武漢國際中心報道,桑嶺到達後立即參加了臨床工作,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

在2003年非典疫情時,桑嶺太過年輕,他說「我當時很想參加,但沒有資格參加,我知道這些老師們乾得很多活,他們沖在前線,此次新冠疫情我心裡多少已經有了準備,我希望能藉助我的專業技能和判斷讓更多的患者活下來」。

《中國醫生》忠實呈現了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張競予腿腳不靈便,但每次開會都第一個出現在現場,他走起路來很快,平常人往往趕不上他。文婷勇敢執著,她默默注視著每一位患者,從未放棄,當她們離開醫院就是她最開心的時刻。

02、專業性和真情實感使影片很容易打動觀眾

《中國醫生》拍攝前,導演打算在無錫按照1:1規模還原金銀潭醫院,確保所有的醫療設備都是真實。在2019年拍攝《中國機長》時,他們就為了營造真實感搭建了一架飛機,最終成功斬獲29億票房的成績,而《中國醫生》搭建醫院明顯難度更大。

2020年7月,劇組在無錫按照1:1比例搭建出了金銀潭醫院、方艙醫院,團隊還去參觀了火神山醫院,導演劉偉強參觀完火神山醫院之後直呼「太神了,搭不出來的,當時患者已經清零,所以直接就在那裡實拍了」。

為了呈現出最真實的面貌,演員們每一位都配備了專家指導,提前進組訓練,完成一些高難度的專業性技術動作。保證專業性和真實感說起來簡單,但其實很難,《中國機長》可以有很多的藝術加工,但《中國醫生》卻不能有任何的加工成分,否則將讓影片大打折扣,影片中出現的所有儀器設備都是真實的,而且每位演員也要達到醫生的標準。

在影片中多次出現了重症搶救儀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ECMO),也稱為人工肺,為了保證真實,每位演員都要學會使用醫療儀器設備,每台設備上出現的不同的藥,比如麻醉的、消炎的,每個演員也都要學會使用,每小時這個設備要注射多少毫升的藥給病人控制病情,設備上的數字代表什麼含義,他們都要心中清楚。

影片中當防護服不夠時,究竟是否應該第一時間衝上去搶救病人,這個艱難的選擇十分揪心,當時張競予做出的選擇十分明智:等待防護服的到來,所有責任我來承擔。

每一位醫生也有家庭,他們沖在抗疫的第一線,如何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責任就在張競予的身上,並不能因為搶救病人,就讓醫生的生命受到威脅,衝上去很簡單,但作為院長,想的卻是對每位醫生的安危。

影片中陶峻表現出對醫院接診能力的懷疑,他說「這家小醫院連ICU都能停電,醫生都不敢插管」,表現出了十分高傲的姿態,惹得張競予大發雷霆,他說「我最看不上那些遇到一些挫折就喪失鬥志,灰頭土臉的樣子」!

張競予責任感很強,也是一個性情中人,他欣賞陶峻的才能,也在不斷地激發他的潛能。 陶峻也是第一個得知張競予病情的人,當他得知張競予患病時,眼神開始躲閃,想抽的煙也不停地抖動,這些真實的畫面特別生動,塑造出的並不是高大上的人民英雄,而是退卻醫生外衣生活中作為普通人的真情實感。

整部影片節奏很快,影院中大部分觀眾的情緒隨著疫情的爆發不斷改變,從開場十分鐘到影片結束,觀眾情緒從緊張到激動再到釋放,被演員們的真情實感所感動。

03、從細節呈現到全局把控體現出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決心

電影呈現出的細節十分動人。張競予的堅強不想被任何人發覺,但當他得知妻子生病時,他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拍打著身上的灰塵,卻被保潔阿姨發現,保潔阿姨問「你沒有事吧」,張競予說的是「你怎麼又回來?」

疫情發生初期,很多醫院護工、後勤出現了恐慌性逃離,但是面對著職業醫生的辛勤付出,他們很快返回醫院,繼續著自己的工作,這些細節的呈現特別真實。

在初期接診患者時,醫院醫護人員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運送的氧氣瓶不慎被碰倒,此時陶峻醫生在搶救病人,聽到聲音只是回頭看了一眼,而他的手不停的進行心肺復甦,依然保持著有節奏的按壓,這是一名經驗豐富醫生擁有的專業素養,患者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醫生卻能摒除外界一切的干擾,將全部精力始終放在接診患者身上,這就是醫生的敬業精神。

易烊千璽飾演的楊小羊只是一名實習醫生,他從沒給別人插過管,一次又一次地觀察著文婷插管的方式,面對真實的病人,他猶豫彷徨,這是每一個青年醫生必須經歷的一道心理門檻,陶峻對楊小羊說「我請你吃燒鵝,從明天起你必須離開ICU」,雖然話語中飽含著責怪,但其實這更多的是一份勉勵,楊小羊正是因為心中的那份不甘,始終不放棄心中的理想,別人休息時還在不停的進行插管練習,終於戰勝了自我。

在疫情中,每一個醫生的成長都是十分迅速的,當陶峻對楊小羊說「他成長得挺快」,簡單的一句話飽含了對青年醫生的巨大鼓勵。

歐豪飾演的金仔和周也飾演的小文是生活在底層的普通夫婦,金仔飾演的外賣小哥體貼善良,小文則溫柔賢惠,在疫情期間他們開始並不理解醫生們的工作,因為被拒絕而心生怨恨,但文婷醫生並沒有放棄過小文,在生命最需要守候的時刻,文婷果斷地站了出來,決定為小文接生孩子,金銀潭醫院是全市唯一一個傳染病醫院,沒有外科醫生,在新冠信息匱乏的情況下,文婷的這一選擇讓整個醫院背負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

此時張競予內心是拒絕的,但最後他妥協了,那是基於每對每一位患者生命的考量,《中國醫生》體現的不光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被搶救的過程,它更多體現的是中國人民在疫情期間從猶豫彷徨到慢慢適應再到協助醫生、相信醫生的過程。

陶峻醫生和吳晨光醫生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名醫務工作者的縮影是,4萬名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奔赴武漢前線,為他們帶去了物資和全國人民的關懷,「武漢加油」並不是一句空話,這批醫生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敬業精神,也讓「中國醫生」這個稱號名副其實。

《中國醫生》這部電影中有太多的感動,很多人看完淚流滿面。選取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具有代表性,彰顯出疫情中每一位醫務工作者付出的艱辛努力,就像劉偉強說的「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是醫務工作者,並不是我拍的有多麼好,而是他們本身就十分感人」。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看過影片之後說「我堅持看完了兩個多小時,想要挑出一些毛病,但是發現沒有任何的差錯」由此也能看出無論是從專業技術還是情感表達,這部影片可以成為中國醫生的縮影。

這部影片不光是致敬武漢醫生,更是對全國醫務工作者的一種勉勵和讚揚,其中的感動讓人久久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