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當代「花木蘭」的樣子

2020-03-12   歷城檢察

女本柔弱,遇「戰」則剛。翻開歷史長河,自從有舞台和戲劇起,替父從軍,奔赴沙場的花木蘭的形象就不曾黯淡過,她似一陣清風,吹過了千年的歲月,留下一段美麗的傳奇。唐代傑出詩人杜牧在會昌年間任黃州刺史時曾為「木蘭廟」題詩,表達對這位巾幗英雄的無限讚嘆敬仰之情。詩文如下。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

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

拂雲堆上祝明妃。

杜牧用寥寥28字為我們生動描繪出花木蘭這位巾幗英雄揚眉劍出鞘的颯爽英姿,也為我們揭示出女英雄不為人知的心靈世界。在白天的戰場上木蘭與戰友們同吃同住,奮勇殺敵,幾乎忘記了自己的女兒之身。唯有夜深人靜之際,才會夢裡想起幼年和女伴對鏡梳妝畫眉的境況。青春韶華,本是女性最美的年齡,追夢的時光,然而我們的女英雄卻要浴血奮戰,不能有絲毫的懈怠。作為一名女性花木蘭是平凡的,她有女性與生俱來的柔性與溫柔,更有中國女性特有的孝順、勤勞與賢惠。她是一個好妻子,是一位好母親。但花木蘭又是偉大的,她忠孝節義,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被追封為「孝烈將軍」流芳百世,世人敬仰。

「花木蘭」代表了中國女性怎樣一種精神。就像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心中也會有一千個花木蘭。花木蘭精神在不同的時代里,在不同的語境中,在不同人的心目中,都會得到不同的解讀。但堅毅、勇敢、堅守的品質總會有恆定的價值,時代的變遷,環境的變化沒有讓花木蘭精神蛻變,而是衍生出許許多多現代版的「花木蘭」。

在今天這和平的年代裡,歲月靜好也只因有這許許多多的當代「花木蘭」負重前行,默默守護在繁華都市背後。

2020年3月8日,是第110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裡,全國上下正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位位堅強勇敢、無私無畏的逆行「花木蘭」正堅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在這些巾幗英雄之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們是監獄女警,她們正在用特殊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青海監獄廣大女民警職工和醫務工作者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戰中履行責任擔當,她們用無私的奉獻,留下一個個最美的背影,在戰「疫」這個特殊的戰場上完美的詮釋了現代版的「花木蘭」精神。

中華兒女多奇志,戰「疫」黃花分外香。作為女人,她們是父母眼中乖巧可愛的女兒,丈夫心中溫柔賢惠的妻子,孩子眼中和藹可親的母親。但是,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以來,在家人團聚的春節假期,共賞花燈的元宵佳節。在飯菜飄香、萬家燈火的廚房少了她們忙碌的身影,民警談話室卻多了一盞盞徹夜不熄的明燈;丈夫身邊少了一份陪伴,生活中少了一些浪漫,百姓的生活中卻多了一份安心和幸福;孩子睡眠前少了一個講故事的媽媽,但大牆內多了一個用語言感化心靈的個別教育能手;老人床邊少了一個孝順體貼的乖女兒,身邊少了悉心的照料,戰「疫」場上卻多了一個個勇敢的女戰士。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延伸。她們用一個個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的感人舉動,用40多天默默的堅守,讓老百姓靜好的歲月多了滿滿的安全感,也用實際行動向黨和祖國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星光不問趕路人,生命見證過多少真實,付出過怎樣的努力,就會有怎樣的底氣。在封閉執勤的工作模式下,監獄內人員比日常少了很多,任務卻比平時多了很多。防護、消毒、量體溫、疏導情緒,獄政管理、教育改造一樣都不能少,一樣都粗不得。監獄內執勤的她們,往往都是追著早晨6點的日出,開始一天的工作。守著深夜的繁星,結束一天的忙碌。她們之中有忍受膽管結石病痛,堅守在一線執勤崗位的「無膽英雄」;有在備勤區開設「心理導航熱線」的心靈導師;有新婚剛滿一年,與丈夫兩地分居,捨棄珍貴相伴時間,匆匆趕回崗位青年警花;也有無法照顧剛做完手術的老父親就毅然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的監獄新兵;更不能照料年幼的孩子,奉獻在教育改造崗位中的警察媽媽。她們用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壯志撐起了疫情防控戰場最靚麗的半邊天!也撐起了青海監獄女民警這一身戎裝的底氣與驕傲。

偉大從來都是出自平凡,平凡往往造就偉大。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而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青海監獄的女民警是警察隊伍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她們用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踐行著她們的使命與初心,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忠誠和奉獻。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在這個特殊的戰場上,我們有幸看到了女本柔弱,遇「戰」則剛的監獄女警本色,也有幸見證了這許許多多當代「花木蘭」所承載的精神,所奮鬥的姿態。《花木蘭》戲文中「這女子們哪一點不如男」早已是古老的詠嘆,巾幗繁如花,盛放新時代,這就是當代「花木蘭」的樣子。

來源:中國長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