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稱呼印度人為阿三?這還得從舊上海說起

2020-02-29     中國和世界未解之謎

深諳起外號精髓的中國人在「內部鬥爭」的同時自然也不會放過周邊的國家。北邊有戰鬥民族俄國毛子,東邊有韓國棒子和日本鬼子,南邊是越南猴子,西南邊則是印度阿三。除去日本鬼子這種因為侵華戰爭而來的稱號,通常情況下,給領國起的外號都是從接壤或臨近的省份傳到全國的,但是印度阿三的發源地卻不是西南地區,而是上海。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貶義稱呼,阿SIR音譯。「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多含國人嘲弄印度之意。

稱呼的由來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原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阿三來歷。

印度「阿三」的十二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係,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係,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I say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其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其四,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有許多印度人為英國政府工作,比如上海租界內就有印度警察,而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此說法最為靠譜。

其五,當今網友的說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還有美國和俄羅斯嗎?所以再怎麼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

其六: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

其七:將佛法傳入我國的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

其八:二十世紀,大印度地區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後東西巴基斯坦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總共三國。

其九:印度阿薩姆邦,該地區出產的紅茶非常有名。其發音顯然近似阿三,因此可能緣於此。

其十:印地語字母的第一個字母為अ,該字母讀音為「阿」,且該字母形狀就像數字3 。

其十一:民國時期上海的外籍巡捕所著制服,臂章上有三條橫的標記。百姓俗稱「三道頭」。著此類服裝多為印度籍人士,加之其職業是為外籍殖民者充當爪牙,故時人蔑稱之為「印度阿三」。

其十二:出於電影《大話西遊》里唐僧說的「印度阿三」,讓一部分人認識到印度人也可稱「阿三」。

比較可信的說法還是從英文單詞諧音而來。面對自己的英國上司印度巡捕們還是畢恭畢敬的,常以「I see」來回答上司的訓話,被華人市民聽了去就很像是上海話里的「阿三」,從此流傳開來。也有人說「阿三」是因為印度巡捕說話常有「I say」一詞而來,不過從英語的角度來說,人們不太會在口語中頻繁出現「I say」這樣的詞彙,印度巡捕巡邏又不是明星開演唱會和觀眾互動,所以印捕回答英國上司「I see」更有說服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9rs9nABfwtFQPkdgq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