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帶安吉和他弟弟一起逛超市,先是讓他倆一起找東西,看誰找得快,安吉大一些,很快就找到了,胡可看弟弟落後了,就悄悄拽著弟弟找到西紅柿,讓安吉和弟弟各勝一局。
隨後弟弟拿到了糖果,他應該很想吃,就跑到胡可那裡要求拆開,胡可告訴他:沒交錢時不可以拆開吃。弟弟辯解說:我是給哥哥吃的。
胡可還是不准,弟弟開始使勁哭鬧起來。
不得不說,別看小傢伙年紀小,小心思也不少,不說是自己想吃,非要說想給哥哥吃。
胡可沒有勸解,也沒有馬上去哄他,而是站在一旁安靜地看著,她解釋說:他在哭的過程中就梳理了自己的情緒。
果真,弟弟的哭鬧逐漸停止,這時候胡可再上前告訴他:要交了錢才能打開吃,好嗎?弟弟點了點頭。
孩子在商場裡打滾哭鬧想要東西是很常見的,很多父母會覺得很丟人,沒面子,就可能會馬上採取一些措施:
- 有的父母順從了孩子,趕緊哄著孩子別鬧了;
- 有的父母可能很生氣,一邊打罵一邊拽走孩子,回家再收拾一頓
- 還有的父母直接走掉了,看孩子是不是追自己
第一種做法會讓孩子發現,原來只要一哭鬧就能得到,下次還會用這招;
第二種做法孩子下次不敢要了,可能任何東西也不再敢要了;
第三種做法有一個潛在的危險就是孩子如果不追上來,很可能會出現危險。
我家鄰居帶孩子去商場,孩子哭鬧打滾要汽車,鄰居不買,自己走了,孩子起身時發現媽媽不在了,一邊哭一邊跑出商場了,好在那孩子大一些了,找到了路邊的交通警察,才找到媽媽,鄰居也嚇得不輕,當時只是想嚇嚇孩子,結果一轉眼功夫,倆人就走岔路了。
很贊同胡可的做法,讓孩子哭一陣發泄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周邊有危險之物,要拿開危險之物,孩子哭鬧時不要生氣離開,而是靜靜陪伴他。
李玫瑾教授曾經講過如何對待孩子哭鬧要挾,要堅持4不原則:
1、不要打孩子,因為小,打他不公平;
2、不要罵孩子,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3、不要說教,孩子正鬧時,說啥都聽不進去;
4、不要走開,他鬧時,你看著他鬧,等他情緒平復。
等孩子梳理學習好自己的情緒後,自然也會慢慢平靜,開始接受事實了。
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孩子就明白了,哭鬧是得不到的,特別想要的東西需要自己好好和媽媽說,在合理的範圍內才能夠得到。
這裡要注意以下幾點:
- 要注意孩子哭鬧的地方有沒有危險,因為孩子哭鬧時不管不顧,可能還會到處滾來滾去,父母要注意觀察孩子周邊,不要被磕到碰到;
- 之後再和孩子談一談,為什麼自己不想給他買或者為什麼不准他做這件事?
- 還要和孩子談談他想要某些東西的理由是什麼,訓練孩子把自己的情緒和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
最後,只要不斷給予孩子正確地引導,孩子才會變得通情達理,同時也會理解父母的做法,變得乖巧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