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為疫情,全家生活都被打亂了,兒子有大半年沒上學,我的日常規律生活也都沒了頭緒,自己心煩,瞧著兒子也是各種「不順眼」,原本的母慈子孝變成了雞飛狗跳。
兒子上學之後,我下決心和兒子一起梳理我們的生活,一定要讓兒子養成自我管理時間的好習慣。
最早我和兒子一起在網上查找了俄國作家柳比歇夫的事跡,柳比歇夫是俄國作家,一生學術著作無數,非常高產,而且精通生物學、哲學、文學和音樂,這哥們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對自己的時間管理法。
1、事無巨細地記錄:
從他26歲開始,每天做了什麼事情,他都事無巨細地記錄下來,一記就記了56年;
2、定期進行統計:
每周、每月、每年他都會進行一次統計,看看他自己的時間都耗費在什麼地方,哪個時間是不需要浪費的,這樣,他就對下一步該怎麼做有了清晰的認識;
3、做分析:
掌握了自己的時間行蹤之後,他開始認真分析自己哪些時間可以利用起來;
4、做出改進計劃:
做完分析之後,開始進行下一步的改進計劃,讓自己更能把控時間。
其實,這個方法並不難,最難的是堅持!
02
柳比歇夫的書對於孩子來說比較枯燥,我之前給兒子買的一套書里,其中有一本書就是《我要變成時間管理超人》,這本書終於開始派上用場,我讓兒子自己去讀,自己去發現其中的方法。
1、通過學習,兒子自己開始嘗試做時間管理。
他先把自己的時間分成了3個不同顏色的板塊,按照一天時間做圓餅圖:
- 紅色的學習時間
- 綠色的休息時間
- 橙色的娛樂時間
通過這個圓餅圖,每天的作息時間就一目了然了;
2、計算遊戲時間
孩子對於遊戲自然是最熱衷的,我和兒子一起計算遊戲時間:
如果每天打1小時的遊戲,那麼一年就是365小時,除以12,也就是一個人白天清醒的時間,大概是30,也就是每天打1個小時的遊戲,相當於一年12個月,有1個月時間是全部打遊戲時間。
兒子明白了這一點,主動把遊戲時間改成只有周六和周日每天打2小時,這樣算下來,一年54周*4小時=216小時,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兒子說,這樣算下來,也不少啊。
3、在專注的時間裡要學習:
人一天的專注力是呈現遞減狀態!早晨屬於記憶和背誦的黃金時間,上午9點12點也是專注力最好的時間,在學習的黃金時間裡,安排學習,效率會很高。
兒子根據這個規律,自己安排了早晨起來背誦英語和古詩詞,晚上臨睡前鞏固一遍;
03
經常聽到家長說和孩子每天又吼又罵,可是孩子根本不聽,自己也氣得半死,其實根本不必,孩子的大腦不會和成人一樣理性又克制,可以找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
比如我家每周五屬於閱讀時間,兒子放學後,我們一家三口就會圍坐在一起,我會準備很多兒子愛吃的小零食,我們一起讀書,讀過之後我們還會分享一下,自己在書中獲益的那部分。
ps:我家兒子是小吃貨,有好吃的小蛋糕,他就心情大好,所以也願意和我們一起閱讀。
你可以觀察你家娃喜歡什麼,投其所好,引導孩子讀好書,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