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千年草籽,萬年魚籽",草籽千年有實證,魚籽真能活一萬年?

2019-06-03   壹農村

在農村,總有大大小小的水塘和稻田,這些水塘、稻田的主要作用是種植農作物,有些年份也會處於荒廢、乾涸的狀態。不過讓人納悶的是,哪怕是再乾涸的水田,一到雨季被滋潤以後,裡面依舊會出現很多泥鰍、黃鱔等等生鮮,吸引很多人去捕捉。

只要你有在農村生活過的經驗,一般都有在水塘邊釣魚,在田地里摸泥鰍的經歷。這些魚蝦不是人放養的,再怎麼捉也沒人管。不過這也讓人感到納悶,原本乾涸的水塘稻田裡,為何只要注滿了水就會衍生各種生鮮,它們究竟是哪裡來的?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農村老人常說的一句話:"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這話的意思是草籽和魚籽的生命力都很頑強,草籽在沒有條件生長的時候,它們依舊可以存活著,蟄伏著。等到雨水一來,它們就會利用水源瘋狂的生長。魚籽也是如此,在遇到乾燥的環境時,它會躲到淤泥中,一旦遇到水,又會重新開始發育生長。

野草的生命力頑強是眾所周知的,我國的一些考古學家也曾經發現過幾百年前的古蓮子,後來經過精心培育也能發芽開花。由於年代久遠,科學家們只能大概判斷出它的壽命在330年~1250年左右,跨度雖然大了點,但確實存在跨越千年的可能。

那麼魚籽,可以活萬年是不是真的呢?魚籽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只因表面有一層薄膜覆蓋,這層薄膜能將魚籽與外界環境隔離開,再加淤泥保護,魚籽在特定的條件下活兩、三年是沒問題的。當然,一萬年應該是不大可能。所以,農村的這些老話多少都帶有一些誇張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這些野外生物驚人的生命力。

不過也有人表示,這些水塘里的活物也不一定就是蟄伏在淤泥下的魚籽孵化出來的,農村的自然氣候很容易吸引許多飛鳥魚蟲,有些時候一些鳥兒也很喜歡捕食魚兒。它們在飛行的途中也有可能將活物不小心丟棄在水塘里,導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而且,很多農村的水田和魚塘都是大大小小緊挨在一起的,有時候雨水的沖刷也可能會將人工培育的魚塘里的一些魚卵和活動沖刷到原本乾涸的水塘里,之後繼續的繁殖。不知道大家認為這幾種說法,哪一種更加可信呢?農村老人說的"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真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