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條件寫作#我曾經懼怕打開微信,但現在離不開微信

2019-07-28     為你詩朗誦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手機兀自的響動,一陣熟悉的微信語音鈴聲響動之後,我漸漸的醒來了。頭暈目眩,眼睛還不曾睜開,手機就搭在了耳邊聽到女友的聲音,詢問之後原來已經到了晚上九點鐘的時刻。話後,看著螢幕上一排排間斷性的消息,下午五點後就沒有了我消息的回覆,我想這期間,她一定從悠然變的奇怪,再到最後的焦躁忍不住給我發了一通語音,情緒最終得以平復。

螢幕的另一頭,又看到家人的問候,沒有回覆的消息留言和未接的語音通話,匆忙之間,一一回復如此是好。

恰逢周六在朋友家聚餐敘樂,酒在興頭喝著喝著就喝多了,趴在臥室的床上倒頭就睡,昏昏然就已經過了五個小時。醒後再問,已不知大家何時離去,更不知是誰收拾了最後的杯盤狼藉殘羹斷酒。

乘夜回家,在群里發消息嘆得,「今宵酒醒何處?剛出地鐵口,楊柳岸,曉風殘月。」不一會收到大家回復如此甚好。

在這寂靜的城市一禺,看城市萬千燈火的縮影光怪陸離,寂寞的靈魂互相依偎著的胸懷,常常因不時而來的相約相聚引得喜笑顏開心花怒放。杯杯碰撞著的激情是把酒倒滿再來一杯的爽快,聲聲喧譁著的是把生活的點滴拿出來互相分享盡情吐露的愜意。

這本就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地帶,面對匆忙擦肩而過的萬千陌生面孔,藏留著巨大的陌生感覺吞噬著心靈的脆弱。倘若沒有熟悉的三五好友隨叫隨到倚身相隨,一種巨大的空洞就會讓人手足無措倍感悲涼,無處揮發難以釋懷的悲情更添失落和蒼茫,這本就踉蹌著的步伐隨時會被一股突然襲來的冷風給吹倒在地。痛苦的記憶和悲傷的事情已經夠多的了,生的孤獨和死的淒涼像是胸口的巨石,倘若沒有熟悉的心靈的寄託和傾訴尋得更多的歡樂和美好,那青春的鮮亮就要同城市臭惡的下水道一樣溜走了。

十年前我第一次用手機的那個夏天,學會了收發簡訊打電話和同學朋友保持聯繫,註冊的QQ還主要是用來玩遊戲的。那時候還很流行寫信,每次看見學校大門旁邊的窗台上擺滿很厚的信封,都很期待的看裡面有沒有遠方好友的來信。

以前車馬書信都慢,生活的圈子也小,熟悉的親朋好友低頭不見抬頭見,感受不到長久的悲歡離合給人心上帶來持久的情感衝擊。直到長久生活在外,為了學業為了工作大家各奔前錦,遠離家鄉身處異地遍布五湖四海,才深感到悲歡離合的十足傷楚,而那久別重逢的今宵難忘更是成了最美好的相擁相抱。

現在車水馬龍日新月異,在飛速發展的時代變革上,通信的極速發達消除了久居異地的陌生感。縱使相隔千山萬水,也能千里江陵一日還,縱使遠隔天涯又明月,也能心心相惜近在咫尺間。而這一切的牽連,都是來自一個手機,打開通信錄就能相言於歡,微信在生活中的比重已經完全離不開了。

回想手機發展的這些年,從一開始的方便到後來的低頭族,一把雙刃劍猶在心間,機不離身已然成風,用好了披荊斬棘,用不好了支離破碎。想必在經歷了更多的喜憂之後,都能熟練和更好的使用網際網路帶來的新生活。

以前一群人相聚一起,各自抱著手機沉迷不已,在虛擬的世界裡忘乎所有。猶記得一次去找一個熟悉的朋友,從見面到飯後分別她都在低頭玩弄手機,或是在忙工作上的對接,或是在和別的朋友聊天,我也就特別反感這種相見,別後心裡也是填充著一種憤怒,想著以後再也不想與之為友。這種情況經歷的多了,大家都能認識到這是一種詬病,身臨體會後都能以此為戒,懂得在與別人交流時禮貌性的收起手機,顧足當下,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如願以償。前不久和一個遠道而來的朋友,兩人更是放下手機直接聊了一個通宵達旦,回想起來真的很過癮。

這是一個快餐的時代,每天微信里收到雜七雜八的消息數不勝數,網際網路在帶來優勢的同時,也在滋養著許多垃圾的產生,是毒是藥,灌滿胸腔,還得自己學會甄別篩選。朋友圈裡遍布著各色廣告推銷引人煩惱,偶爾還能看見有人鏗鏘有力的在表達著生活的美好情愫,朋友圈從以前的各抒己見收放自如,記錄生活的美好點滴,到現在已經沒人想發,更多是三天可見。

我曾經懼怕打開微信,看到熟悉的人的問候都感到煩躁和厭惡,不回復不看消息假裝不在更是一種常態,熟不知讓許多關心自己的人都受到了更深的傷痕,也在自己的心裡積鬱了許多苦澀。事實上那段時間我也在過著一段苦悶頹廢的生活,無所事事沉迷網絡遊戲昏天暗地不分黑夜白天,在虛擬的世界裡忘我的徜徉,如同行屍走肉一樣無法自拔。所以打開微信對著手機螢幕暗自發獃,更不敢告訴友人自己的生活是何其的糜爛,直到後來的深深悔悟,才明白那段時間過往的無知和天真,最後還是通過微信與友人如實相告,讓苦悶的心胸得以揮發,讓抑鬱著的胸腔得以明媚,開始步入正常的生活。

微信的使用已經遍布各個年齡階層,以前出門帶個錢包就可以,現在出門只帶個手機,更是一機在手天下我有,行到哪都不覺得空茫。打開微信就能隨時隨地跟好友暢言心扉,在苦澀的夜裡也能互相慰藉心靈的疾苦,在不經意之間也能互相分享著彼此的秘密,怕走漏了風聲,在文字的表達心聲下一切進行的井然有序。

記得有一次,我媽突然問我當天是不是沒有去上班,究其原因,原來是沒有看到我微信運動里的步數,在我詫異的時候原來總有人在默默的遙想著你的一舉一動,我也就感動的開啟了微信運動步數沁人心脾。現在相隔幾天就與家人常聊一番,經久也就不大難受漂泊在外。

現在已經完全離不開微信,生活如果沒有了微信,真不敢想這心裡會滋養多少愁煞。我也時常反感兩種情況,一是發消息長久不見人回復,二是發語音視頻不見另一邊接起,當做留言,不久之後也能收到答覆獨是美哉。

想起借給一位好友的錢,時間過了已經好久好久,到現在電話打不通微信聯繫不上。我也就知道了,在這薄情的時代,輕薄的空氣里談論稀薄的情愛是如此的濫情,這美好的情愫恍惚在剎那之間,就要終結在冷肅的螢幕之上了。

把不想聯繫的人一一刪了斷了聯繫,把不想看的消息設置成免打擾,把不想看的朋友圈全部屏蔽了,把好的全部置頂重要的全部保留好,如此,更顯彌足珍貴。想必這就是微信,為愛生活的巧妙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NYQmwB8g2yegND_VT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