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四京:東京開封府、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西京河南府

2019-07-07   大名信息港

東京開封府,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莊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富華甲天下,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北京大名府,治所舊址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城的東北部,大街鎮一帶。大名府人傑地靈,在歷史上曾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大名府春秋時代屬衛國,名「五鹿」,是歷史上著名的「五鹿城」。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042)建陪都,史稱「北京」,是宋朝的陪都,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餘萬,《水滸》里多次提到她,後來被淹沒。現在此座宋城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將來一旦出土,會宛如義大利龐貝古城一樣震撼。大名府是當時黃河北面一座重要的軍事重鎮,有「控扼河朔,北門鎖鑰」之勢。就是說,她掌控著黃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著宋都的北大門。堅守住大名,就堵塞了契丹南渡黃河的通道。宋仁宗採納了呂夷簡的正確主張,於當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聽說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裡膽怯,就打消了這次南侵的念頭。


南京應天府,別名「河南郡」,為宋朝四個京城之一的南京,治所宋城縣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六月,趙匡胤時任殿前都點檢、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兵變。趙匡胤登基即位後,因發跡於「宋州」,遂改國號為「宋」。因宋州古為商丘,火正閼伯居商丘,商丘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稱為「火宋」、「炎宋」。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業肇基之地升宋州為應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親自駕臨應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儀式,建應天府為南京,改聖祖殿為鴻慶宮,並賜宴三日,又下旨修建歸德殿,接著規劃京城和宮城。應天府成為宋朝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南京應天府有全國最高學府南京國子監(應天府書院)。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趙構於應天府南京城南門外幸山築「中興壇」。五月初一,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即皇帝位,為了延續宋朝皇統和法統,定國號仍為宋,改元建炎,史稱南宋。


西京河南府,北宋以前,洛陽已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裡,像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幾代建都洛陽之時,作為全國城市來看,都是城市之首,是洛陽城市極其輝煌的歷史時期。隋、唐兩代,長安與洛陽是西、東兩都,城市人口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上下。可謂站在同一個制高點上,是當時全國兩個最重要的城市。從中國都城的發展史上考察,自周秦以降,五代以前,建都在哪裡,主要是在長安與洛陽兩地之間進行選擇,這是當時社會經濟發展與政治形勢所決定的。五代中的晉、漢、周三代,依照後梁制度,稱開封、洛陽為東西兩京,即開封為首都,洛陽為陪都,北宋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