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性格的媽媽,比「慈母敗兒」還可怕,很容易「毀掉」孩子

2021-04-29     兩口育兒

原標題:這3種性格的媽媽,比「慈母敗兒」還可怕,很容易「毀掉」孩子

古時候有慈母多敗兒的說法,那時候因為古人孩子的存活率低,再加上孩子的地位和才能,與母親的地位息息相關,所以古時候的母親對孩子尤其重視和溺愛。

現在,很多家庭也因為是獨生子女的緣故,母親更是倍加寵溺孩子。

母親愛孩子本沒有錯,但是過度的溺愛和縱容,卻很有可能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現實生活中就看到過很多的類似的案例:

公交車上,一個男童抓住拉手自顧自地練著吊環,旁邊的母親看見了卻並沒有阻止孩子。

司機發現情況後開始勸阻,沒想到這位母親反而理直氣壯地怒懟司機,吼道:「關你什麼事?我孩子天天這樣做,別人都沒說什麼,就你話多,有病吧你? 」

講完後,這位母親直接投訴了該司機。

司機無奈出於安全考慮,只能將車停靠在路邊。

由此可見,由慈母培養出的熊孩子有多可怕!

可這也讓很多媽媽都犯了難:如果說管教就要打罵孩子,自己心裡是很捨不得的,可是太慈祥和寵溺,又怕真的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到底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實際上要做到慈母不敗兒,就要避免自己成為以下三類媽媽:

首先,不喜歡陪伴孩子的媽媽。

有的媽媽把孩子生下來後,沒有意識到媽媽的職責所在,甚至有的媽媽因為年紀過小的緣故,覺得自己也還是個孩子。

因此,在孩子剛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會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照顧。雖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的性格,可是長此以往,也容易讓孩子變成一個不明是非的人。

孩子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他們對這個世界的一切都缺乏認知,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因此,除了孩子在學校學習到的知識之外,還需要母親的陪伴,才能更好地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從而讓孩子得到安全感,體會到愛,才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和快樂。

其次,控制欲極強的媽媽。

「媽寶男」一詞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其實它背後所體現的就是對家庭有極強控制欲的家長。

這樣的家長會關心孩子的方方面面,但同時也會對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希望孩子事事都依照自己的意願而行,然後美其名曰:這是為了孩子好。

可是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非常的自卑,沒有成就感,待在家的時候容易感到壓抑和緊張。

最後,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脾氣暴躁,沒有耐心的媽媽。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身體和心理發育不成熟的緣故,經常會做錯事情。

這個時候,如果媽媽不能耐心地教導孩子,引導孩子讓他明白為什麼錯了,那麼即便孩子屈服於媽媽的爆脾氣,服從了媽媽的安排和吩咐,孩子也會逐漸喪失自己獨立的思想。

就像一個工具人一樣,不僅長期活在恐懼之下,而且會變得畏畏縮縮,非常的脆弱,也會變得很自卑。

媽媽們正確的做法就是,既不過度的寵溺孩子,也不過度的管控孩子,將孩子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嘗試跟孩子交心,遵循人人平等的交往原則。

不要把孩子真正地當做一個小孩來縱容寵溺,要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尊重孩子的想法。

傾聽孩子的選擇,以平等平和的心態,去引導和鼓勵孩子做出正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hpCHnkBMMueE88vm7V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