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教育變革大家都有所關注,教育模式也在進步,學校也在推廣新興的教育模式。為了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交流,讓老師和家長能夠更方便地進行溝通,微信的普及使得之前以簡訊形式的存在的「家校通」,被近年來興起的「家長群」給代替了,微信家長交流群就成了家長和老師之間的便捷溝通媒介。
事實上,家長群誕生的初衷確實是出於關心學生,因為在孩子的學習中老師和家長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兩者必須有溝通交流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比起發簡訊,微信群有著群發消息、上傳文件、 全體成員等功能,無論是從信息的時效性,還是功能的全面性來看,微信家長群都是一個很好的平台。這也是近年來家長群被普遍推廣和越來越受歡迎的原因。
作為家長,自然會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怎麼樣,所以避免不了要通過老師來了解自家孩子在校的狀況。
而作為老師,也有責任及時給家長彙報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生活狀況,有時候也需要按照學校的要求,給家長布置一些小任務。
因此,家長群出現以後,老師們可以很快地在群里找到對應的家長的聯繫方式,通過線上聊天向家長反映學生一些的小問題,有什麼正式的通知也能在群里 全體人員及時告知家長。
老師布置作業也更方便了,每天都可以在群里發布當天的回家作業,讓家長也能看到具體內容,避免某些學生會遺忘作業的情況出現。
而在家長眼裡,家長群的重要性可不低於工作群,所以很大部分家長也不敢隨便設置「群消息免打擾」,生怕錯過了老師發的重要通知,而影響到自家孩子。對於老師布置下來的任務也是「兢兢業業」地完成,仿佛孩子的老師也是自己的領導,對待群里的每一個通知和每一項任務都以認真落實為主。
雖然大部分家長都明白家長群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也會很官方地在群內進行發言,與老師和其他家長進行交流。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家長,他們把家長群當成了「攀比群」,把社會上的一些壞風氣也帶到了家長群中,在一切都以孩子為主的群中的發言也顯得很不妥當。
所謂的「攀比」,其實也是從家長的某些言語和行為中體現出的,雖然沒有明說明做,但作為成年人,那些言外之意,以及想要向其他家長表達的意思,很容易就能被看出來。
比如某位家長會在群里說:自己經常帶孩子去某某高級商場,買名牌衣服、鞋子,每次都要消費掉幾位數,然後群里就有家長跟著附和。
再比如:在老師要求家長拍攝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並發到群里時,某位家長就會「不小心」拍了張全景圖,從照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該家庭的豪華裝修,以及擺滿了各種奢侈品等等。
家長們這些明里暗裡的話語和舉動,其實就是有一種「小心機」的感覺,他們無非就想在家長群里向其他家庭,展現出自己家庭的優越,也就是所謂的「炫富」。
確實,家境殷實對於孩子和家長而言都是好事,畢竟有足夠的資本才能獲得更好的資源,所以經濟條件好確實是一種優勢。
但是這樣的行為還是不可行的,那些家庭條件好的家長們有虛榮心,固然能夠理解,可似乎是選錯了表現的地方。家長群只是一個普普通通平台,是一座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橋樑,單純地是為了方便發布通知和交流,並不是給家長們提供的「炫富」的平台,這樣的行為也會給家長群「抹黑」。
攀比之風也是這樣被掀起的,部分家長出於「好勝心」,也會在群里進行一些暗含攀比的發言。本著不想自己和孩子落後於人的心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整個家長群就變得「烏煙瘴氣」,甚至連老師的發言也淹沒在這些競爭中,家長群就在老師的無奈中變成了攀比群、閒聊群。
這種行為同樣也會影響到孩子。
現在很多孩子都會拿著父母的手機,看家長群里的消息,如果被孩子看到家長們在群里進行這種形式的「競爭」,一方面會影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會讓那些家境不怎麼好,又比較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自卑,會認為自己比不上別的同學,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影響。
所以為了孩子著想,家長們也要在群里謹慎發言,不要太過於自我,也不要在家長群掀起不良之風。這只是一個純粹的家校交流的平台,不是社會上那些需要比比誰更出頭的地方,只要按照老師的要求規範發言、完成任務就行了。
除了上述提到的攀比之外,還有一些家長習慣於「阿諛奉承」,在群里各種奉承討好老師,這其實也會在無形之中掀起一場攀比。這些家長往往認為只有討好了老師自己的孩子才能在學校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顧,所以他們對老師十分「客氣」,逢年過節都要給老師送個禮表示一下心意。
但其他家長見多了這種行為可能就會心存不滿,畢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實力經常給老師送禮慰問,也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那些奉承老師的話說出口。所以這會讓那些不會刻意在群里和生活中,討好老師的家長覺得,家長群的存在反而麻煩。同樣的,要是老師做不到清正廉潔,這種行為就會影響到孩子受教育的公平性。
因此,家長們「上趕著討好」老師也是不恰當的行為,也許家長都是為了孩子在考慮,想要通過這種方式讓老師多關照一下自己的孩子。但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必須嚴格遵守教師職業準則,嚴守學生觀,所以,家長的任何討好其實動搖不了一個合格且負責任的老師,大機率就是白費。
總而言之,還請家長們不要對家長群下手,謹言慎行,安分守己,就讓家長群能夠安安穩穩地扮演好家校溝通媒介這個角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