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髮型亂了沒?」
這是現代男人常用的一句台詞。相比之下,漢朝男人倒不怎麼關注髮型,因為對他們來說,帽子遠比髮型重要。
漢朝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帽子設計師就是個男的,他就是漢高祖劉邦,據《史記·高祖紀》記載,劉邦當泗上亭長的時候,自己設計了一種竹皮帽,還專門派小吏到薛縣為他定做。這種帽子高七寸,寬三寸,形狀就像一塊長板子,實在美觀不到哪兒去,但劉邦要的不是美觀,而是另類。他常戴著那塊「板子」招搖過市,吸引眼球無數。很快,這種帽子有了個名稱,叫「劉氏冠」。
隨著劉邦的發跡,劉氏冠的名氣也大了起來,滿大街的人都戴它,沒戴的人恐怕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後來劉邦當了皇帝,考慮到劉氏冠的「品牌形象」問題,於高祖八年下令,只有爵位在「公乘」以上的,才准佩戴劉氏冠。公乘是漢朝二十級爵位的第八級,「公乘」之義,就是有資格乘坐公家車的人。從那以後,獲准佩戴劉氏冠的人,大小得是個領導才行。
劉邦死後,劉氏冠被作為宗廟祭祀時的禮帽,以表達對這位開國君主及劉氏冠發明人的崇高敬意,它的正式名稱也改為「長冠」,俗稱「齋冠」。
既然劉邦開了風氣之先,以後的漢朝人對帽子都特別講究,不但樣式繁多,而且在美觀、舒適程度上都大有改觀。《後漢書·輿服志》里,詳細列出了常見的十九種帽子,各有等級,不容淆亂。
最尊貴的一類是「冕冠」,和長冠一樣屬於禮帽,是皇帝及群臣登基及祭祀天地、祖宗等重大典禮時戴的。這種帽子長一尺二寸,寬七寸,垂有五彩絲繩貫穿的玉珠,稱為「旒」。上至皇帝,下至三公、諸侯、卿大夫都可以戴,用旒的數目和顏色來區別等級。用垂旒遮擋面目可顯示戴帽者的威嚴,用流行詞彙來說,叫「酷」。所以旒的作用,有點類似今天的墨鏡。此外,垂旒將使戴帽者便於直視而不便斜視,也含有「居上位者不偏聽偏信」的象徵意義。
冕冠雖酷,但畢竟戴著不舒服,沒人願意多戴。皇帝平日裡戴的帽子叫「通天冠」,光聽名字就很霸氣。通天冠高達九寸,正面豎起,展筒由翠鳥羽裝飾,正中靠近額頭處有一金質的山形裝飾,名「金博山」,帽頂稍向後斜,做成鐵卷梁的式樣。
通天冠從秦漢開始使用,一直到清朝才廢止,其間除了元朝以外,其他朝代的皇帝都愛戴這種帽子,形式上也是大同小異。
和通天冠為皇帝專用一樣,在漢朝,從王爺到衛士也都有專用的帽子。比如王爺戴的是形近通天冠但無金博山、翠鳥羽裝飾的「遠遊冠」;公侯、宗室、二千石高官、博士及博士弟子戴不同級別的「進賢冠」;謁者、僕射這類近侍戴「高山冠」;執法官員戴「法冠」;武官戴「武冠」;宦官戴「巧山冠」;宮殿門吏、衛士則依據工作地點的不同,有戴「卻非冠」的,有戴「卻敵冠」的,還有戴以大將樊噲命名的「樊噲冠」的,不一而足。
最漂亮的一種帽子,當屬虎賁、羽林等皇家禁衛軍所戴的「鶡冠」,它將年輕的禁衛軍戰士襯托得威武異常。鶡冠相傳是戰國時趙武靈王的發明,因左右插有雙鶡尾而得名。「鶡」就是褐馬雞,羽毛呈五色,尾羽尤其漂亮——當然這對它們而言並非好事。現代京劇舞台上,有些年輕武將一出場,頭盔上兩根長長的「翎子」,這種扮相就源於鶡冠。
漢朝人在正式場合見面,一定要戴上帽子,否則就是失禮。據《史記·汲黯傳》記載,有一次漢武帝在殿里閒坐,沒有戴帽子,遠遠看到汲黯過來,連忙躲到帳後,吩咐近侍告知汲黯,無論他來彙報什麼事,一律准奏。皇帝都是如此,大臣們更是謹慎小心,不敢不戴帽子。可是就算戴了帽子,還得時不時摘下來。這怎麼說?
原來,大臣們輕則說錯話,重則犯了罪,哪怕只是有犯罪嫌疑,都要叩頭請罪,但請罪前必須「免冠」,也就是摘下帽子來,這已成為一種慣例。如《漢書·霍光傳》記載,漢昭帝時,大將軍霍光被左將軍上官桀等人誣告,昭帝召見霍光,霍光雖然位高權重,此時也只能摘掉帽子,叩頭請罪。好在昭帝明白霍光是冤枉的,請他先戴上帽子,這就等於是說:你無罪!一聽這話,霍光就可以把心放肚子裡了。
漢朝雖然流行戴帽子,但只是有身份的男子才戴,漢朝的女人不論尊卑貴賤,都一律不戴帽子。當時女人們流行梳高髻,然後在髻上佩戴各種裝飾物,美感比戴帽子更勝一籌。平民男子則一律不准戴帽子,而代之以「巾幘」,也就是包頭髮的頭巾,正如東漢學者蔡邕在《獨斷》中所說:「幘者,古之卑賤執事不冠者之所服也。」
不准平民戴帽子,這滿足了權貴們的自大心理。清朝吳趼人在諷刺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首次用「冠冕堂皇」一詞,形容某個人表里不一,而古人也有類似的表達方式,即「X而冠」。
比如鴻門宴後,韓生曾勸項羽定都關中,項羽不聽,還說什麼「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韓生私底下罵項羽是「沐猴而冠」,諷刺愚蠢的項羽不配擁有現在的地位。諸呂被滅後,有人提議立高祖長孫齊王劉襄為帝,大臣們反對,說齊王舅舅駟鈞是「虎而冠」,立了齊王,那就是呂氏復生,最後才立了漢文帝劉恆。還有昌邑王劉賀,在昭帝死後被大臣們扶立為帝,他荒淫無道,據說曾親眼見到一隻白色大狗,脖頸以下長得像人,沒有尾巴,頭戴一頂「方山冠」。大臣龔遂警告劉賀,「狗而冠」,這預示您身邊全是小人啊!劉賀不聽,果然很快就被廢黜。
「狗而冠」這樣的荒唐事,在東漢靈帝時期真的發生過。當時,靈帝玩狗玩瘋了,居然讓狗戴上文官戴的「進賢冠」,以圖一樂。皇帝這麼胡鬧,政事自然是一塌糊塗。靈帝死後不久,漢家天下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