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午,到了該吃午飯的時間了,萌萌還不願意回家,媽媽生氣了,對她說:「萌萌,我數到3,你必須馬上回家,1、2、3」,「3」的話音剛落,萌萌就乖乖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回家吧。」
站在一旁的文文的媽媽很驚訝地問:「這招這麼管事啊?我家文文可不吃這套,我數到10都沒有用。」萌萌媽媽說:「我告訴萌萌,我數到3,如果她再不回家,我就走了,不管她了。」
「我對文文也用過這招,可還是不行。我才不管我是生氣了,還是走了,看見我走了,他只會大哭,腳卻不會挪動一步,孩子太犟了。」文文媽媽搖搖頭說。
數數治熊娃這招,好像很多家長都在不知不覺中使用過,我家二寶在挑戰我的極限時,我也會脫口而出,「我數到5,你要再鬧,我就真的生氣發脾氣了。」但這招並不是屢試不爽,有時他才不會管我會不會生氣,他會繼續忙活他手中的「活」。
其實,我覺得孩子不聽話或者磨蹭時,我們數數管事,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害怕數數後面的訓斥與威脅,我們常常會說:「我數到3,如果你再這樣做,我會打你的屁股。」我們經常這樣說,孩子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也就是說孩子才不怕你數數,他怕的是你之後說出來的懲罰措施或者訓斥。
二是數數給孩子留出了注意力轉移的時間,當孩子和小夥伴們正玩得開心時,你讓他回家,他是無法一下子從剛才愉快的情緒中「走」出來的,他不像我們成年人一樣,能立馬從一件事中「走」出來,去干其他事情。
孩子的內在節奏感是遠遠慢於成年人的,特別是性格內向和不愛運動的孩子。所以,當我們讓孩子結束一件事情時,要給他留出從這件事中「走」出來的時間,使他的注意力發生轉移。那為什麼有時我們數數也不管用呢?一方面孩子現在做的事情對他來說太有吸引力了,另一方面有可能是我們太心急了,恨不得一下子就讓孩子不再磨蹭,可孩子所需要的過渡時間卻比較長。
我們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磨蹭、不聽話,對於他的年齡段來說,是符合他年齡特點的,只不過我們不了解,所以,才會對他要求太高,覺得他太磨蹭了、不聽話。
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後,就會多一些耐心,同時在孩子磨蹭、不聽話時,也能冷靜地思考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嘗試以下這些方法。
1.轉移注意力
剛才我們講過了,孩子的內在節奏感是遠遠慢於正常人的,如果你想讓他快點從現在做的事情中「走」出來,那就必須有更吸引他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比如,在孩子不想回家時,我們可以說:「寶貝,你最喜歡的小熊玩具一定想你了,它半天沒有看到你了。」小熊玩具是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我們這樣說,就能促使他把注意力迅速轉移過來,馬上回家了。
2.把孩子感興趣的事情放在條件之後去做
馬上就要到了上床睡覺的時間了,小偉還在磨磨蹭蹭地不去洗澡,媽媽說:「小偉,你趕快去洗澡,昨天我們講的匹諾曹的故事還沒講完呢,洗了澡,你就可以聽故事了。」小偉喜歡聽故事,那麼,他要想聽故事,就必須先去洗澡,這也是促使他趕快行動的一個方法。
3.制定固定的規則,形成條件反射
我家大寶讀幼兒園那會,每次放學後,都要在幼兒園玩一會兒,不管我怎麼催都沒有用,但是只要幼兒園播放一首薩克斯曲,他立馬就會喊:「媽媽,該回家了!」
因為幼兒園規定,薩克斯曲一響,小朋友們就要回家,這是一種規則,將薩克斯曲與回家聯繫在一起,孩子們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這種方法同樣可以適用在家庭中,比如每天講過一個故事後,就是睡覺的時間。
總之,當孩子磨蹭、不聽話時,千萬不要訓斥、威脅孩子,尤其是幼兒,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缺乏安全感,現在孩子小,可能會迫於你的威嚴不敢反抗,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非常叛逆。當然,在父母強迫下生存的孩子,長大後會非常懦弱、膽小。我們教育孩子一定要在尊重孩子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引導,才能有效,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