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榮獲北京大學「最美師姐」,究竟是何許人也

2019-10-23     成才心路

10月21日,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在《我心歸處是敦煌》發布會上致辭,提出:

向「最美師姐」樊錦詩先生學習

這位被稱為北京大學「最美師姐」的樊錦詩先生究竟是何許人也呢?

據悉,樊錦詩先生祖籍浙江杭州,1938年出生於北平,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樊先生1958年考入北京大學,學的是當時比較偏的專業考古學。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

樊錦詩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內涵,學術造詣非常高的學者,教授,最近由樊先生自述、顧春芳老師執筆的這部《我心歸處是敦煌》與10月21日在北京大學發布。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樊先生對於考古學,特別是敦煌文化,敦煌石窟藝術的一些見聞和感受,在考古界具有非常大的藝術價值。

現代社會,我們很多人談起考古,立馬會想到,鬼吹燈,胡八一,盜墓等詞語,也有很多人忽略了考古學的神聖與偉大。實際上,考古學專業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科,不僅僅是大家認為的盜墓,鑑定古董等專業知識。

實際上,考古學屬於人文學科,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文科,細分下來屬於歷史學的一個分支,所以學習考古學,更多的其實是要深入了解,文物所代表的歷史文化,保護歷史文物,實際上就是保護我們的歷史。中國具有5000年優秀傳統文化,而且不幸的是,已經有很多文化傳統逐漸丟失,也有很多歷史傳統被人所遺忘,比如現在的年輕人更重視一些國外的節日,比如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而對中國一些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重陽節不是很重視。

在眾多的高校中,有幾所高校的考古學實力是非常強大的,這裡推薦給大家,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報考,將來為國家的傳統文化的保護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他們是,北京大學,西北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四川大學。

這裡可能大家會有一個誤區,覺得學習考古學,就要每天出去考古,爬山涉水,非常辛苦。其實這是一些盜墓筆記之類的電視劇對大家的誤導。真實情況是,大部分考古學的專家都是不用出去野外工作的,他們待在家裡,要麼進行文物保護,要麼進行文物的研究和傳統文化的研究,所以有興趣的同學,大膽報考考古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OTK-m0BMH2_cNUgcb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