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小寶貝都是愛哭的,哭無非就是餓了。至少大部分年輕寶爸寶媽都是這樣認為的,還有小部分有經驗的家長知道:孩子的哭鬧有時候意味著他在給你發出身體不適的信號!
最近有寶媽給我留言說:寶寶最近行為反常,沒事兒的時候總是各種伸手,各種扭,還經常面色通紅,家長老人說這是寶寶在長身體。在小編看來,孩子完全是一副積食、便秘的痛苦表現啊!嚴重後孩子還愛哼哼唧唧,甚至嚎啕大哭起來。
孩子無緣由的大哭大鬧,家長第一時間肯定是認為孩子餓了,需要喂奶了!
但細心媽媽會發現,孩子才喂兩口就又不喝了,又開始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扭來扭曲。實際上,小寶寶不知道表達自己腸胃道不舒服,只能通過肢體和情緒來暗示家長,這時候家長要懂得判斷孩子是否是積食了。
小兒常見幾種積食表現:
1.臉色赤紅,無光澤
2.兩眼之間鼻樑上出現青筋
3.口中散發一股酸臭味
4.舌頭變得厚、膩、發黃
5.食慾差、不四進食
6.伴隨著身體發熱
7.肚子鼓鼓的、腹脹腹痛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7點中的2—3點,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積食了
今天小編主要想讓大家了解的是第7點——腹脹,孩子為什麼出現腹脹?
原因很簡單:寶寶生下來的時候脾胃發育並沒有完善,再加上腹部沒有肌肉推動腸道蠕動,所以寶寶很容易就消化不良了,而且小寶寶不會走路,運動量少,不像我們成年人能通過排氣將氣體排出,小寶寶體內的氣只能在腸道里亂闖,因而造成腹脹氣。
雖然,脹氣的寶寶愛哭愛鬧不省心,但面對脹氣,我們也不是毫無辦法的!
四種家常方法助寶寶排氣:
一、在母乳期的時候,媽媽儘量避免進食產生氣體食物。比如常見的:豆類、紅薯、堅果等。我們當地俗語說得好:「一個紅薯三個屁,加上黃豆不歇氣」,說得就是這些食物容易產生氣體。
二、按摩。每天給寶寶揉揉肚子,用搓熱的手掌跟輕輕地在寶寶肚子上順時針按摩,每天10分鐘,可能按完後就能聽見寶寶排氣的聲音了。
三、熱敷肚子。家長可以取一點蔥白煮水後,用熱毛巾蘸水熱敷在寶寶肚子上,嫌麻煩的家長用熱水代替也不是不行,注意不要燙著孩子。熱敷的原理是為了讓孩子腸道氣血保持通暢,加快代謝速度,有助於排出肚子內脹氣。
四、多喝「一清」。一清主要是指「雙低聚乳清」,我家寶寶小的時候就喜歡積食,後來醫生讓隔三差五喝點一清,主要是為了調理孩子脾胃,預防積食發生,而且不是藥。它所含的雙歧因子能調節寶寶腸道菌種平衡,促進脾胃運轉,主要是我家那孩子還喜歡喝,因為口感好。「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不積食、少生病,做家長的真是省不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