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正平帶領高原醫學重症工作室團隊進行示教工作。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連續一個月,都能在省第四人民醫院看到楊正平來回穿梭忙碌的身影。醫院是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防線,楊正平就是構築這道防線的一員。
58歲的楊正平是青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同時任國家衛健委重症醫學醫療質量評價中心專家組成員、青海省重症醫學質量控制中心主任、青海省工程技術學科帶頭人等。
疫情發生以來,擔任省級防治專家委員會委員、省新冠肺炎諮詢專家委員會委員的楊正平,每天都會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親自診治患者。「青海確診的18例患者中,有3例危重症患者,住院期間,一旦發現他們有任何異常,我們都會第一時間進行會診救治,所有病人的診治我全程參與。」楊正平說,在這裡隨時有被感染的風險,擔心是有的,畢竟病毒有一定傳染性,但經歷得多了,也就沒什麼好怕的。」
楊正平參加發熱疑似病人排查80多人次,接受省內各級醫療機構新冠相關諮詢200多次。參加了全部確診病人的診斷治療,救治會診20餘次。
在楊正平和其他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月21日上午,我省最後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院,至此,青海確診的18例患者全部治癒出院,青海省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
「看著他們治癒出院,精神狀態明顯好轉,我們的付出有回報,再苦再累都值得!」楊正平回憶道,2月15日出院的一例病例是我省首例危重症病例,住院時就是重症,一度發展到危重型。但經過16天的努力,病人的肺部病灶吸收明顯,從依靠呼吸機吸氧到面罩吸氧、到鼻導管吸氧,到脫氧,氧飽和度和氧合指數逐步恢復正常,病人的指標終於滿足出院標準。
從醫30多年來,作為青海省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專家組成員,每次突發事件,楊正平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投身於積極救治工作中。2003年非典期間,他和戰友們在隔離病房連續工作30餘日,幾乎沒脫過防護服,他主動承擔那些體質差、家裡孩子小的同事的工作;2008年,興海縣爆發鼠疫,他主動請纓,趕赴最危險的第一線,一干就是18天,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2009年甲流,是他主動把危重患者收住在本科室,夜以繼日奮戰在病房,直到所有病人全部脫離危險。2010年玉樹地震期間他擔任衛生部災後重症患者救治專家組組長,長達半個月堅守在重症病房,確保每一位重傷員得到最及時、最科學的救治,挽救患者生命,創造了轉入省人民醫院的重症地震傷員零死亡的奇蹟。
身兼數職、不分晝夜奔波於抗疫一線,同時擔任省新冠肺炎培訓基地培訓師的楊正平,參與培訓師資和學員100多名,並提出我省新冠肺炎重症高原診治標準,在國內率先使用康復者特異血漿治療危重病人且療效顯著,為實現我省零死亡的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合格的好醫生,成長道路是艱辛的,而楊正平正是憑藉著自身執著的堅持,練就了一身紮實過硬的急救基本功,具有了豐富的臨床醫療經驗。多年來他共發表論文20餘篇,開展新技術、新業務20多項,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青海省醫學技術獎1項,出版醫學專著1部。
「為了提高臨床水平,我不會放棄每一個參與手術的機會。」不管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有急診手術,楊正平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手術室。30多年來,他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每逢節假日都主動值班替班,從來沒有抱怨過。
「我熱愛這份職業,更明白一名ICU醫生工作的重要性。」他常說,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交在我們手中,挽救生命,解除痛苦,是我們醫生的職責所在。
多年的臨床工作和刻苦鑽研,提高了他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水平,尤其對四肢骨關節創傷、外科急救創傷、急腹症等ICU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而對各種休克、多臟器衰竭等治療尤為擅長。
30多年從醫路,萬餘日慈愛心。楊正平不但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人生價值。在平凡的崗位和一場場不平凡的「戰役」中,他用醫者的博大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書寫了新時代做人民滿意的好醫生的動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