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持續推進水源地保護、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和水污染項目建設等工作,全力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堅戰,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目前,湟水河出境斷面民和橋IV水質達標率為100%;黃河出境斷面大河家、大通河出境斷面峽塘水質達到Ⅱ類。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的比例為100%,地下水點位考核水質保持穩定。
在縣級飲用水源地規範化建設方面,海東市已劃定保護區範圍的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共8個,其中地表水型水源地6個,地下水型水源地2個,已全部完成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工作,26個「千噸萬人」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改工作正在推進。在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方面,全市共有污水處理廠8座,設計污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實際處理能力為9.5萬噸/日,均能正常運行、在線數據有效傳輸,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標準。在工業集聚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海東工業園區平西經濟區、樂都工業園、互助土族自治縣綠色產業園均已建成工業廢水處理廠,解除平西經濟區、樂都工業園涉水企業區域限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工業園廢水處理廠建成並完成自驗收。在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對已建成的24座分散式污水處理站進行技術改造,確保正常運行。申請專項資金實施17個村的農村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提高農村污水收集率。在污泥處理處置方面,去年8月,建成海東市平安區污泥處置中心項目,10月份進行調試運行。完成地下油罐防滲更新改造工作。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方面,對148家養殖場「一場一策」分類推進整改,其中依法拆除125家,轉產17家,正在拆除3家,待拆除3家。在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方面,樂都引勝溝流域治理項目已完成招投標,4月底開工建設;互助塘川河流域治理項目於3月27日開工建設;平安祁家川、化隆回族自治縣巴燕河、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清水河等流域治理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下一步,海東市生態環境局將結合各流域實際情況,及早編制項目方案,集中力量,抓好水生態修復與污染治理項目建設。同時堅持防治結合,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水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