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愛情片,電影平庸的鍋,差點就甩給了大鵬

2019-11-13     廣角看影訊

在電影導演路上屢屢碰壁的大鵬,近些年先開始認認真真做起了「演員」。

從《煎餅俠》到《縫紉機樂隊》,大鵬沒有收穫到預期的「成功」,也許他也發現,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電影導演,得先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

於是,從《奇門遁甲》挑戰古裝,到今年的《鋌而走險》成為社會底層小人物,大鵬似乎自己也要褪去「喜劇」的外殼,讓自己的表演更加「豐滿」起來。

最近上映的《受益人》亦是如此。

01

《受益人》由壞猴子影業出品並由其扶持的年輕導演執導,更有寧浩監製為電影質量保駕護航,因此上映前,很多人拿它和《無名之輩》相提並論。

上映後,口碑卻趨於平淡,票房表現也不亮眼。

當然,這事不怪大鵬,因為他的表演已經足夠出色;這事也怪不得柳岩,柳岩貢獻了有史以來最讓人驚艷的表演。

故事講述的是被生活壓彎了腰的吳海(董成鵬 飾),在兒子得了惡疾急需巨款就醫卻手無寸金的情況下,面對好(gou)友鍾振江(張子賢 飾)慫恿,決定上演一場「騙保」的好戲。

吳海是社會底層的邊緣人物,一個白天在網吧看店,晚上的當代駕司機,中年喪妻生活慘澹,經不起大風浪的折騰,但面對生活給出的難題,又只能硬著頭皮去上。

或是機緣巧合,或是有意為之,在結實了沒幾個粉絲卻一心想要改變生活現狀的網絡女主播淼淼(柳岩 飾)後,這場婚姻騙局才正式拉開帷幕。

在人物刻畫上,淼淼成熟的表面下是還是一顆單純渴望愛情的心,而辛酸的生活經歷讓淼淼面對吳海這個人的「好」時,根本招架不住。所以吳海在認識淼淼後所做的一切,已經不是讓淼淼相信這場婚姻騙局,而是在無時無刻的感動著淼淼。

這種感動讓本來胃腸就不好的淼淼願意去嘗試比賽吃辣為吳海贏取一輛電車,讓淼淼毫無保留地放棄自己本來的職業投入到這場騙局中來。

她天真的以為,這就是「愛情」,能讓「騙」變成「真」的「愛情」。

也正因為淼淼為這場婚姻天真的付出了所有,在吳海心底也種下了必然不會「殺人騙保」的結局,在最後關頭的挺身而出為這場騙局畫上句號。

感人愛情片,電影平庸的鍋,差點就甩給了大鵬

影片雖然不是寧浩導演,但卻有明顯的寧浩色彩——黑色幽默

《受益人》的故事幾乎沒有轉折(如果非說有,那就是岳淼淼竟然會游泳!),但平鋪直敘之下,是用半喜劇的方式包裹著的悲慘人生——有慘到和朋友吃飯也要偷點菜回去給兒子吃的吳海,有明知沒幾個粉絲卻還傻傻的等待改變命運的岳淼淼。

大鵬在極力塑造一個假大款的小人物形象,在表演上略略有些用力過猛,很多處讓人感覺到他就是在「表演」一個小人物。其實,由此也不難看出,大鵬極力想甩脫「喜劇形象」的迫切。

相比之下,柳岩的驚艷在於一改此前花瓶和性感的形象,在片中以生的一副好外表卻因生活所迫成為一個沒多少粉絲的網絡主播形象亮相,無論從性格和形象上,都十分貼切地符合了角色設定。

而在為「愛情」奔波的路上,那股「傻勁」著實深入人心。最經典片段的莫過於在直播鏡頭前卸妝一幕,於淼淼而言,這是個結束也是個自以為是的開始,口述著自己艱辛的故事,等到了「改變現狀」的一天。

02

很明顯,電影的「騙保」過程就是一出處處透著感人氣息的愛情故事。

一部電影有好的方向,有優秀的演員塑造立體感十足的角色,卻沒有在好的方向的指導下開展劇情才是最失敗的。

影片是以小人物的角度出發,以現實的手法展現著一個心狠的騙子和一個心軟的騙子與一個極其單純的剩女的「我虞我詐」,全片一直緊緊地扣著這個旋律,從角色的服飾化妝,言行舉止甚至生活狀態都在無一不表現小人物的悲慘,但劇情和結局與這「目的」卻有偏差。

整部電影,大鵬在力求轉變的過程中,觀眾對他在《受益人》中的表演並沒有太大驚訝;反而一直在電影中充當花瓶角色的柳岩這次卻意外的成了電影的「一條大腿」,的確值得點贊。

但拋開演員的表演,在劇情上電影的細節漏洞與中心方向的偏移讓電影完全稱不上一部佳作,而用理想化的人物以及具有巧合性的劇情所拼湊起來的電影也失去了黑色犯罪片該有的「合情合理」。

首先是劇情走愛情線的方式,讓本來的騙保成了愛情故事,而長篇幅的愛情故事又讓「騙保」這件事的重點——謀殺的篇幅被壓縮,導致最後的真相大白十分普通——竟然是由吳海向淼淼在獄中坦白為結束。

而出獄後的吳海發現,淼淼不僅照顧著自己的兒子,平平淡淡地過著生活,還在等著他。

如此設計,也讓電影的結尾沒有了前面鋪墊出的悲慘,反而是一種奇怪地、扭曲過的「溫馨」,甚至理想化。

也許是編劇認為岳淼淼是一個認定了一個人即使被騙也心甘情願的痴情女子,是一個被生活折磨到遇到一丁點恩惠都願意傾其所有的善良女子,所以即使他知道一個人在設計了巨大騙局要取自己的命換錢之後,仍舊能去理解這個人的「苦衷」。

但無疑較為理想化的結局與現實風格的劇情形成了強烈的衝突,讓其成了電影的最大缺憾。

此外,岳淼淼角色的理想化,也伴隨著吳海角色的空洞化,縱觀整部電影,吳海一直都很被動——被生活壓迫被朋友煽動決定騙保,然後騙保過程中被愛情感動開始退縮,到最後為了愛情決定開始「自我救贖」,完全都是被外界支配的行動,失去了作為絕對主角的小人物該有的自我意志和自我判斷以及自我成長。

於是,電影的男女主一個理想化、一個立體感不足,另一個「惡人」卻在「十惡不赦」的壞與毫無判斷力的無奈之間徘徊,演員人物塑造很不錯,但本身人物設計就已經有些垮塌。

所以,在最後,試想如果是岳淼淼自己發現了事情真相,然後當她面對吳海時的那種心情才讓人更加難以抒懷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J4jZ24BMH2_cNUg00-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