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紐約市布朗克斯動物園一隻4歲的雌虎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這很可能是因為和被確診感染的動物園員工有接觸所致。
老虎和貓同屬於貓科動物,之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國家動物疾病防控中心的預印版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狗、豬、雞和鴨子身上複製效果不佳,但在雪貂和貓身上卻很有效,他們認為病毒可以通過呼吸道飛沫在貓之間傳播。
預印版研究一般是指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還未在正式出版物上發表,而出於和同行交流目的,首先在學術會議上或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科研論文、科技報告等文章。
雪貂臟器或組織中病毒RNA:A接種F13-E,B接種CTan-H
華中農業大學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研究團隊也聯合在預印本平台bioRxiv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SARS-CoV-2 neutralizing serum antibodies in cats: a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
研究團隊通過在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暴發後採集的102隻貓的血清ELISA檢測發現,來自15隻貓(14.7%)的血清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在陽性樣品中,有11份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其中主人為新冠患者的3隻貓的中和滴度最高,這表明高中和滴度可能是由於貓與新冠患者之間的緊密接觸所致。
石正麗等人以前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使用與SARS-CoV相同的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II(ACE2)感染人類,這提示新冠病毒具有與SARS-CoV相同的宿主範圍。而2003年有研究團隊圍繞SARS的一些研究也表明,SARS-CoV可以感染雪貂和貓,這意味著它們也可能對新冠病毒敏感。
老虎和貓同屬於貓科動物,這可能也是老虎和人接觸會感染新冠的原因,那麼貓相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這些感染的動物會不會傳染給人類呢?
我們自己撫養的寵物,如果一直待在家裡、沒有接觸到疫情,這是不可能感染新冠狀病毒的,如果寵物喜歡出外散步,也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出門牽繩戴嘴套,嚴格看管不與其他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流浪動物)近距離接觸,不撿食不明食物,回家及時消毒的話,同樣也不可能感染病毒的。
另外,家貓和其他寵物相比,不需要遛,也更容易做到和外界隔離,它們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您不散養,不亂喂。
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寵物平日要做好免疫,在傳染病流行期間,要加強管理。如果寵物有可能接觸到疫情了——比如在外面亂跑,或者接觸到感染了病毒的人——那麼就要做好監控。
而對於流浪動物,無免疫、且接觸範圍不可控,因此風險相對較大,雖然從目前來看,並不存在貓科動物傳染給人類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不需要擔心 ,貓或者老虎會傳染人。
但從防疫角度,大家在這個階段應該避免接觸在外的流浪動物,不管動物是死是活。
另外,儘管很多人不忍心,但即使不存在病毒,我們也會出於提高整體動物福利的目的控制流浪動物種群,簡單來說,這包括兩點,一個是尋找領養人群,另外一個就是撲殺流浪動物。
流浪動物並不是野生生態系統里的健康組成部分。它們出現在人類居住地附近,是因為一些不負責任的飼養者拋棄了它們,當流浪動物數量激增,除了會影響環境之外,還會影響市民的安全。數量眾多的流浪動物可能攜帶致命的病菌。
不管是因為疫情還是別的什麼原因,當社會和政府決定干預清理流浪動物時,真正殺死它們的其實不是執行者,而是遺棄它們、「培養」它們、毫無理智貌似維護實則坑害它們的人們。
其實最好的方式還是要從法規上去減少流浪動物數量,也就是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規則,比如對寵物進行登記和標記,確保寵物主人以負責的方式行事,減少被拋棄的寵物,這樣對大家都更好。
至於非哺乳動物的寵物,比如魚、蜥蜴等,則完全不必要擔心,一般來說,昆蟲和人類的親緣關係太遠,很少存在共患病,就像我們熟悉的最髒的蟑螂,迄今為止也從來沒有傳播過大的病毒,除了一些毒蟲不要親自觸摸之外,昆蟲其實對於人類來說是最安全的。而海洋生物中如果不是去練習潛水或者去海邊游泳,在市場上的海洋生物大都可以吃,對人類的威脅很低。
只有哺乳動物,和人類的親緣最近,它們身上的病毒和細菌都非常容易感染人。
最後做一個總結,自己家養的寵物只要不密切接觸患者,不隨意散養,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流浪動物,提醒大家,最好和它們保持距離,謹慎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