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父母,孩子非常不喜歡,付出越多越失敗

2020-01-11     名校家長


文:木易

父母的愛,決定了孩子一生幸福。家庭的教育,決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優秀的父母用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很多父母說,我捨不得吃穿,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為什麼孩子一點也不爭氣,成績不行,也不懂得感恩。

說到底,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場艱難的征程,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對,累死也教不出好孩子。

下面3種父母,孩子最不喜歡,付出越多越失敗。

1、眼裡只有成績的父母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里,學習成績決定著一個孩子的前途,學習成績差的孩子,就一無是處,這種觀念無疑是片面的。

現如今成績是一個孩子升學的關鍵,多少父母任勞任怨為孩子提供好的學習條件,無非就是為了孩子有個好成績。

但是父母的眼裡不該只有成績,因為當下的成績好壞不能決定一個孩子的未來,成績的好壞也不全是孩子的原因。


從第一個層面來講,學習成績僅是對各個學科的階段性測試,考察的是孩子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邏輯思維等,而決定孩子人生髮展的,還有道德修養,人格品質,藝術特長的。教育不只是教出會考試的孩子,還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孩子。

第二個層面講,孩子的成績好壞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父母不能一味責怪孩子,更要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

當你發現孩子某個方面學習不占優勢的時候,不妨去發現其他方面的優勢,找到其他的閃光點。

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2、習慣命令式教育的父母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常能聽到這樣的話:

住嘴,再哭我就把你關到外面去!

你這次要是給我考不好,這書就不要念了。

關電視,洗澡去,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這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父母教育小孩的場景,「命令式」的教育孩子是很多父母一貫的教育方式,但效果總是適得其反。

被吼叫的孩子,雖然止住了哭聲,但是心裡卻對父母多了份害怕少了份親近。


給孩子強行制定考試目標,雖然看似在關心孩子的成績,但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眼裡只有成績,他們從不關心自己的進步。

一聲聲催促中,孩子猶豫關掉了電視,心裡卻有著數不清的怨言,之後還是沒能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父母要認識到,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過命令式教育,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問題。

詩人紀伯倫說過: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家長既要學會給孩子立規矩,也要學會和孩子做朋友,雖然過程很艱難,但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優秀。


3、老是和別人比的父母

大多數孩子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隔壁的小強成績門門優秀,他媽在我面前不知誇了多少遍了,你再看看你,每次都原地踏步!」

「看看你們班班長,人長得秀氣,還會唱歌跳舞,家長會上給人家爸爸多長臉啊,你怎麼什麼都不會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隨著孩子的成長與日俱增,父母希望孩子能優秀,同時也能讓自己在別人家的家長面前挺直腰板。

對比本身可以是一種激勵,承認別人的優秀,看到自己的不足,知「恥」而後勇。但當對比變成了攀比或者更總拿別人家的孩子作為模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會適得其反了。

說白了,每個孩子的天賦秉性,成長環境,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同,自然在學習成績,興趣特長方面會有高有低,有所差異。

孩子不優秀,父母不能單指責他們,而是要學習正確的管教方式,多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鼓勵自己的孩子成長,遇到問題父母和孩子一同面對。

其次,孩子之間的比拼,就是家長間的比拼。父母想要教出優秀的孩子,自己也要不斷提升自己,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間有些差距是與生俱來的,無法抹去,但父母可以改變教育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長,讓孩子慢慢變優秀。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變得優秀,能理解自己,最起碼不要恨自己。

父母的吼叫,對比,命令及嘮叨式的教育,對孩子來說還是很難接受的。教育孩子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選擇他們能接受的且對他們有利的方法。

如果【在看】文章的你,也用上述的方法管教孩子,請及時自查自糾,適當改變教育方法,孩子會更加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6njlG8BxtCz63RL7l6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