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家將》《三俠五義》的演義小說和戲曲中,都有一個非常正義的角色,名叫「八賢王」,此人手持金鐧,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堪稱正義的化身。實際上,歷史上並無八賢王此人,倒是有兩個原型人物,分別是趙匡胤之子趙德芳和宋太宗之子趙元儼。
其中,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23歲就病逝了,生前罕有作為。而趙元儼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八子,此人活了60歲,人稱「八大王」,雖然和「八賢王」這個名字符合,但他卻沒有「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能力,甚至被太后打壓多年,靠裝瘋賣傻,才混跡於朝堂。
近期,北宋歷史大劇《清平樂》熱播,「八大王」趙元儼在第一集便出場,而且稱太后劉娥為「寡嫂」,對太后多有不尊重之意,讓宰相呂夷簡十分不屑。歷史上的趙元儼為何要和嫂子太后劉娥為敵呢?這要從頭說起。
眾所周知,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他50歲那年便去世了,當時兩個兒子趙德昭25歲、趙德芳17歲,都有條件繼位,但是,最終成為宋朝第二位皇帝的卻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即宋太宗。這種「兄終弟及」的傳位方式,在歷史上留下「燭影斧聲」等諸多傳言。
宋太宗登基後,其長子趙元佐因為叔父趙廷美之死而發瘋,次子趙元僖又莫名其妙地暴死家中,最終,立三子趙恆為太子,即後來的宋真宗。趙光義有9個兒子,除了宋真宗趙恆以外,他最喜歡的莫過於第八子趙元儼。《宋史》記載:
周恭肅王元儼,少奇穎,太宗特愛之。每朝會宴集,多侍左右。
可見,宋太宗趙光義對第八子非常喜愛,上朝的時候也讓他陪在左右。宋真宗登基後,對他這個八弟也非常愛護,先後為趙元儼加官進爵,趙元儼當時的待遇遠遠超出其他親王。
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記載:
上疾大漸,大臣叩榻問候,乃以指點胸,又展五指,再出三指,以示丁謂等。
宋真宗臨終前,宰相丁謂等人在御榻旁,宋真宗病重不能說話,他先伸出5根手指,又伸出3根,點自己的胸口。
當時宋真宗已經立趙禎(宋仁宗)為太子,不過,趙禎年僅13歲,眾人認為,宋真宗伸出的這8根手指頭,意思是讓他的八弟趙元儼來輔佐趙禎,更有甚者,認為宋真宗可能是臨時改變主意,想傳位給八弟趙元儼,因為宋朝本就有「兄終弟及」的傳統。
但是,這種想法只是猜測,在有太子的情況下,大臣們誰都不敢亂說。接下來,皇后劉娥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大家一個說法。
《徐資治通鑑廠編》記載:
章獻隔帷見之,候大臣退,令近侍追之,傳諭適來官家展五指,又出三指,只說三五日來疾勢稍退,別無他意,謂等諾之。
宋真宗伸出8根手指頭的時候,章獻皇后劉娥正在帷簾後面,等大臣退下後,劉娥連忙派人把大臣們追回來,謊稱宋真宗剛剛說話了,說自己伸8根手指頭的意思是:病情三五日便好了。
丁謂等大臣都是官場老手,哪裡不明白這其中的含義,於是紛紛點頭。
皇后劉娥素來有野心,她本來在籌劃等宋真宗去世後她來輔政,宋真宗剛剛的表現,讓劉娥意識到八王爺趙元儼對自己的威脅,從此對趙元儼猜忌很深。
然而,劉娥猜忌趙元儼,真的是僅僅因為宋真宗的8根手指嗎?其實遠不止這些。宋真宗生病的時候,趙元儼就以探病為由,賴在皇宮裡不走了。宋朝名臣李迪認為,皇帝病重,身為弟弟的趙元儼一直待在宮中非常不合適,有意欲複製「燭影斧聲」的嫌疑,所以在趙元儼要水洗臉之前,用毛筆在水盆里攪和了一下,清水變黑。趙元儼以為有人要毒害他,所以趕緊騎馬離宮。(出自《智囊(選錄)》)
不過,筆者對《智囊(選錄)》的說法表示懷疑,因為趙元儼從小受皇兄疼愛,在皇兄病重時,他留在宋真宗身邊,其實合情合理,而且當時宋朝已經明立太子,和宋太祖趙匡胤病重時的情況完全不同。所以,說趙元儼想謀求繼位,實際上並不可信。但因為此事,趙元儼被太后猜忌,從此備受打壓,趙元儼心裡苦。
當年,宋真宗駕崩,留下遺詔:
「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
劉娥勝出,趙元儼怕太后會報復他,因此閉門不出,謊稱自己有陽狂病,不再上朝議政。《宋史》云:
恐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闔門卻絕人事,故謬語陽狂,不復預朝謁。
而太后劉娥也樂見趙元儼如此。所以二人表面上和諧,但劉娥的親信們,對趙元儼戒備甚深。
公元1033年,太后劉娥去世後,趙元儼終於找到機會,將宋仁宗的身世告知宋仁宗。此時的宋仁宗才知道,原來自己不是劉娥的親生兒子,自己的生母竟然是已經去世一年的宸妃。趙元儼這麼做,其實是對劉娥這麼多年打壓的宣洩。
仁宗親政後,趙元儼多次為宋仁宗出謀劃策,在軍事、經濟等方面,趙元儼有其特定的貢獻。
慶曆三年冬天,59歲的趙元儼病重,宋仁宗前往探望,親自調藥喂自己的八叔。二人屏退眾人,說了很多知心話,史載:「屏人與語久之,所對多為忠言。」次年,趙元儼病逝,宋仁宗痛哭不已,安葬時,宋仁宗三次到達葬禮現場。
在北宋歷史上,太后劉娥和八大王趙元儼都有貢獻。只是,太后劉娥臨朝稱制多年,她安定朝堂,輔佐仁宗,做出了不斐的政績,趙元儼的政治貢獻自然遠不如劉娥。但若沒有趙元儼等人的牽制劉娥、監督趙家的江山,劉娥也難有如此作為。因此,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要公允地看待趙元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