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為老鄉送行,隨手抽取一把扇子,兩天後,老鄉身價暴漲3倍

2020-06-03     博史通今

原標題:謝安為老鄉送行,隨手抽取一把扇子,兩天後,老鄉身價暴漲3倍

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詩云: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裡的王謝,指的是東晉時期的王、謝二族,王家以 王導為代表,謝家以 謝安為代表。其中,謝安不僅僅是政治家,還是出色的軍事家。毛主席曾評價謝安:

「謝安文韜武略,又機智又沉著。」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南下,意圖吞併東晉。東晉皇帝司馬曜驚慌失措,朝中大臣亂作一團,有膽小的文官聽聞對方有百萬大軍,甚至開始偷偷收拾家產準備逃跑。此時,只有謝安泰然自若。謝安讓大家不要慌亂,他以征討大都督的身份建議派謝玄等人領兵八萬前去禦敵。謝玄是謝安的侄子,謝玄聽聞要派自己去,心中沒底,暗中請示謝安,謝安只回答他四個字: 已別有旨。即,朝中早有安排。

接下來,在謝安的安排下,謝玄果然以8萬的兵力打敗前秦百萬大軍,載入史冊,史稱 「淝水之戰」。當捷報傳到建康時,謝安正在和客人一起下棋,他看完捷報後,不動聲色地繼續下棋,客人擔心前方戰事,實在憋不住,問謝安戰果到底如何。謝安淡淡地回答道: 「小兒輩遂已破賊。」

這句話回答得非常霸氣,用現在的話說,便是:孩子們已經打敗敵人了。

淝水之戰後,謝安不顧族人反對,主動辭去太保等職位,要求到外地征討叛亂。其實,謝安是怕自己功高震主,所以才早做安排,事實證明謝安是正確的,他這麼做,確保了家族安全。

歷史上的謝安,不僅是軍事家、政治家,更是謀略家,他處事公允,顧全大局,功高而不自傲,有宰相氣度,同時,他還非常有智慧。

謝安的子侄眾多,但他很少當面教訓孩子。有一次,夫人劉氏忍不住問謝安:「我怎麼從來沒見你教育過孩子?」謝安看著夫人,輕聲答道:「我常自教兒。」意思是:言傳不如身教,我用自己的行為來教育孩子,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謝安曾有一個著名的「蒲扇故事」,也可以看出謝安的智慧。

謝安在擔任宰相的時候,他的一個老鄉要辭官回鄉。臨行前,特地向謝安辭行,謝安關懷地問他:「你回鄉的路費可準備好了?」老鄉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說:「我正為這事發愁呢,我前段時間聽信朋友之言,把家裡的銀錢全部買了蒲扇,現在蒲扇沒賣出去,手裡一點現金也沒有。」

謝安聽到後,讓老鄉回家送一把蒲扇過來,然後告訴老鄉:「你晚幾天再回家,我定能讓你有回家的路費。」

於是,謝安第二天拿著這把蒲扇去上朝,其他官員看著宰相辦公時拿著蒲扇,覺得非常時髦,紛紛派人到街上購買。接下來,士大夫和百姓紛紛效仿, 「士庶競市,價遂數倍」,京城的蒲扇竟然價格大漲,奇貨可居,謝安的老鄉趁機拋售蒲扇,兩天的時間,他身價暴漲三倍。

謝安憑藉一把蒲扇,既幫老鄉湊夠了路費,又刺激了京城的經濟,可謂一舉兩得,可見謝安智慧過人。

謝安在東晉掌權多年,性格溫和,從不大聲和別人說話,但在朝堂上卻無人不服。謝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後人稱謝安是「江左風流宰相」。謝安身為謝氏家族的領頭羊,他雖然為家族利益考慮,但當家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相衝突時,他總能顧全大局,以家族利益屈服於國家利益為準則。正是因為這樣,謝安才被人稱讚為: 中國古代有雅量、有膽識的政治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04we3IBiuFnsJQVq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