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繪本提升孩子的認知——給語遲寶貝的康復錦囊2

2019-07-29   涵寶媽咪

​今天講講如何利用繪本提升孩子的認知。

首先大家得了解,究竟什麼是認知。語遲的孩子,一開始教認知,都是從問孩子:「寶寶,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開始的。

這麼教當然沒問題,但認知是個寬泛的內容。你要知道,認知不光是教孩子認識某些物品,你還要告訴他一些生活常識(比如排隊、過馬路、刷牙洗臉)、情緒與表情(喜怒哀樂)、季節、天氣、規律等等萬事萬物的道理等等。

不少家長給孩子買了卡片,我給涵寶也買了一些,但卡片只是最基礎的。想提升孩子認知,還是要靠讀繪本,日復一日地讀繪本。


我寫過兩篇講干預的文章《家庭干預到底教什麼,怎麼教?保姆級攻略來了!》和《每周40小時高密度干預,到底如何實現?》,不過還是有家長問我,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講。

可能我還是沒有寫清楚。今天舉例說明。

首先一定要選擇真實還原我們生活場景的繪本。有些繪本想像力很豐富,但對於語遲的寶貝來說,目前還不合適,因為他的理解還沒有到那個層面上。

什麼是生活場景的繪本呢?比如逛超市、買東西、生病去醫院、冬天下雪了可以堆雪人等等……這些生活化的場景是最好的教材。

那麼,如何利用這些繪本來教孩子認知呢?

我先拿最基礎的《小熊寶寶》中的一本《排好隊:一個接一個》舉例說明:


首先我們要給孩子指讀封面,一個字一個字讀書名:《排好隊一個接一個》。

在閱讀初期,繪本內容文字我不建議一個字一個字指讀,但是書名一定要指讀。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文字印象,並且告訴孩子書名。

這本書的封面就是一個場景



大家可以指著封面問孩子:「快看,小熊,小兔子,小老鼠在幹什麼呢?」

如果孩子暫時回答不上來,你可以補充告訴他:「他們在玩滑梯呢。」(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場景認知。而且繪本的內容有連續性,它能幫孩子把一個個單獨的場景連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


然後繼續給孩子講:「大象滑梯真好玩,小河馬滑下去,跟在後面的是誰呀?對了,是小兔子!"(繼續強化玩滑梯這個場景,並且灌輸前後的概念)




指著左邊的場景問孩子:「快看,小朋友們在幹什麼呢?對了,在排隊呢!排好隊,一個接一個,他們在幹什麼呢?對了,在排隊玩滑梯!」(滲透排隊和玩滑梯的場景)



指著右邊的場景問孩子:「小熊在幹什麼呢?對了,在玩滑梯呢!」接著指左邊的場景問:「小猴,小貓,小兔子……這些小動物都在幹什麼呢?答對了,他們都在排隊!每個小朋友坐到鞦韆上,數到10,再讓給下一個小朋友。」(這一頁可以滲透1-10數字認知)



指著這頁問:「他們在幹什麼呢?在上廁所呢!上廁所也要排隊哦,一個接一個!」

把書合上之後,別忘了幫孩子總結

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答:講了排隊的故事)

然後繼續幫孩子升華,「我們去超市買東西,去遊樂場玩,或者去醫院看病,人多的時候,我們都要排隊哦!」

你看,這本薄薄的繪本信息量有多大!教會孩子各種場景,比如盪鞦韆、滑滑梯、上廁所、排隊、前後,數字認知,甚至規則:要排隊!

在讀繪本之前,建議大家先簡單翻看一下,計劃好這本書要教孩子哪些東西,然後講繪本的時候突出重點;

我這個講法不是平鋪直敘地講,而是不斷提問,其實在考察孩子認知和動腦思考的能力。如果你家娃目前還說不出來,你可以把答案直接說出來,或者你乾脆平鋪直敘地講,等孩子熟悉之後,你再去提問。

把這本書講得滾瓜爛熟之後,別忘了在生活中處處泛化。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場,或者超市,看到排隊的場景,別忘了讓孩子指一指,說一說。

接下去再舉一個例子,最近在給涵寶讀的《麵包師》。

涵寶是個小吃貨,尤其喜歡甜甜圈、杯子蛋糕。我就給他買了這本書。告訴他這些好吃的東西都是誰做的。

好吃的麵包和甜點都是誰做的呢?(答:麵包師)




講述麵包師的工作服、做麵包和甜點所需要的原材料;







這五頁講述了做麵包的過程:

給原材料稱重、攪拌、發酵、放進烤箱烘焙、取出放涼。

每一步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這麼做。比如稱重:麵包師必須精確掌握麵粉的用量,多了或者少了都不好吃;再比如放涼:剛烤出來的麵包特別燙,必須放涼才可以吃哦~~

這五個步驟講熟了之後可以考考孩子,哪個在前,哪個在後。(涵寶目前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除了做麵包,麵包師還會做蛋糕,快看,麵包師正在擠奶油呢!


最後,做好的麵包和蛋糕會出售給顧客。

這是一套講述職業的繪本,包括醫生、護士、廚師、農民等等。我最近帶涵寶在讀這一套,感覺效果不錯。

繪本是教認知最棒的手段之一。而且繪本的種類包羅萬象,有教身體部位的,有教情緒-喜怒哀樂的,有教授各種場景的,比如挨欺負了怎麼辦,媽媽為什麼會生氣,上課為什麼不能了亂說話……就連學習數學,都有數學繪本……你想教給孩子的一切,都能在繪本里找到。

每天堅持讀半小時繪本,長期堅持下來,語言的輸入和認知的灌輸是驚人的 。不過這需要家長不斷變換方式,儘可能最大限度調動孩子積極性,吸收最多的知識。

最後給大家劃個重點:

第一,我給涵寶讀繪本,不一定非得按照書上的句子,一字不落地讀給他聽。前幾次讀繪本,我通常會用他能聽懂的語言,講給他。務必保證他能讀懂大意。

而且我每次讀,問的問題、全都不一樣,就為了考察他是否真的讀懂。

不過偶爾我也有累的時候,不願意動腦筋,那我就一字不落按照繪本一字不落地讀給他聽。


第二,我們每天堅持40分鐘讀繪本,雷打不動,選大概8-10本書。包括教認知的、教生活習慣的、教數學的、教情緒的……我一般搭配著來。比如現在是夏天,我會加幾本跟夏天相關的書,比如《去海邊玩》《大紅狗的夏天》。

這8-10本書,讀到孩子滾瓜爛熟了,我就更換一批。不過不會一次性全部更換。先換掉2-3本,讀上2-3天,再換幾本這樣,逐漸替換,讓孩子有個適應的過程。否則全部都是沒讀過的書,每天10本,我們倆都會崩潰。


第三,網上也有不少繪本音頻,還有智能繪本機器人。但是我覺得這些東西適合給孩子在碎片時間他聽。給孩子講繪本,還是得家長親自上陣。

因為音頻和機器人不夠靈活,不像家長一樣,能觀察到孩子細微的表情變化,也不能隨時提問,啟發孩子思考。

所以讀繪本是非常值得投資的一個干預計劃。

我家涵寶堅持讀繪本半年,終於迎來了他的語言爆發期。從只能說少得可憐的單字,到能說完整的句子,再到會在適當的場景說出符合當下的句子,我覺得繪本功不可沒。

也希望大家能帶孩子堅持讀下去,你會非常精細地發現孩子的驚人變化!


PS:好幾天沒更新,希寶病了,總是喊肚子疼,吐了幾次。懷疑是諾如,化驗結果還沒出來。整個周末一直在照顧她,只有趁她午睡的時候敲幾個字。

接下來要寫寫100本繪本書單(大工程,估計要耗費要耗費一段時間),還有數學啟蒙用的方法和教材;另外,你有什麼更好的干預方法,也請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