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蝦又稱蝦蛄,大家對它的認識基本停留在我們的美食餐桌上,我第一次接觸它也是在去溫州的那一年,街上小販挑著蝦鹽水蝦蛄才認識它的,吃起來味道不錯,肉鮮鮮的嫩嫩的,其實這小小的皮皮蝦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屬於掠蝦亞綱,掠蝦類起源於中生代的第二個世紀,及侏羅紀,也就是恐龍最為繁盛的時期,現在的掠蝦類絕大部分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
初見活的螳螂蝦時,給人影響最深的就是它那一身半透明的盔甲了,在海里它也是性情兇猛的主,作為一個穴居動物,螳螂蝦常隱藏在淺海沙底,或泥沙底掘穴隱居,它因為善於游泳常常捕捉那些不善於有用的生物,包括貝類,螃蟹,海膽等。
螳螂蝦
皮皮蝦的捕食方式
澳大利亞人稱它們為對蝦殺手。有時也把它們稱作手指分裂器。因為如果處置不當,它們就會帶來疼痛的傷口,它們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皮皮蝦,雖然體型較小,但是它們攜帶著一種致命武器,皮下學名口蝦蛄,俗稱皮皮蝦,蝦爬子,琵琶蝦,螳螂蝦,還被稱為東方蝦蛄。擁有超過400個種類,也是我國沿海分布最廣、產量最大的口足類動物。
螳螂蝦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棲息在沿海近岸的潛水泥沙或礁石裂縫內。是熱帶海洋潛水中最重要的獵食者之一。大部分皮皮蝦能漲到5~12厘米長,顏色多為灰棕色,也有鮮艷乃至它有螢光的顏色,它們是致命的獵食者,可以用有力的爪子攻擊獵物,而且往往能將獵物一擊斃命。螳螂蝦非常好鬥,它們是獨居動物,除了進食和搬家之外,它們很少離開自己的洞穴。
螳螂蝦能以幾種不同的方式捕食但不外乎隱藏起來,等待伏擊或者追趕獵物並將其殺死。螳螂蝦的獵殺方式,由它們的種類決定可以分為撞擊形、穿刺形、撞擊形螳螂蝦進化出了一個用於通過各種擊打方式將敵人致死的棒狀掠螯。刺穿形皮皮蝦帶有倒刺的附屬肢,可以刺穿並鉤住它們的獵物。兩種方式都是以超過步槍射擊的速度,快速生長和揮動棒狀掠螯和帶刺的爪子實現的。
螳螂蝦非常善於打埋伏。強烈的攻擊可將敵人置於死地。披著鈣化裝甲的龍蝦、立著腳尖悄然路過的螃蟹也常成為螳螂蝦的攻擊對象。螳螂蝦兩個錘節的猛烈打擊可以毀壞蟹的神經系統並使它當場斃命。
螳螂蝦
皮皮蝦特殊的身體結構
為了避免力量巨大的攻擊,損壞自己的棒狀肢或者倒刺,螳螂蝦進化出了一種獨特的身體減震結構,其在分子層面就與其他動物大有不同。這種被稱為夾板的結構,可以防止皮皮蝦身體的裂縫完全裂開。憑藉這種結構,皮皮蝦能夠不斷出擊,同時避免肢體折斷。撞擊形螳螂蝦的擊打速度非常快,以至於攻擊過程能夠產生空泡。這些氣泡的破裂會產生力量,並作用到獵物身體上。
這種力量和棒狀掠螯,或者多次附屬肢撞擊結合起來,能夠形成多點擊它。即使第一次撞擊沒有擊中氣泡破裂的力量,往往也足以將獵物打暈,有時候甚至能將獵物殺死。螳螂蝦的攻擊如此之快,理論上它能在人類眨眼的瞬間進行10次攻擊。穿刺形皮皮蝦更喜歡魷魚等肉質較軟的動物,這種獵物更容易被切開或者被倒鉤的爪子勾住。它們並不只利用這些致命的武器對付獵物。
螳螂蝦之間也經常表現出一種儀式化的戰鬥習性,螳螂蝦不僅可以進行世界上最致命的攻擊,它還有著最好的視力。那些低級甲殼類動物的顏色接收能力比人類要強得多,比如它們能看得見我們肉眼所無法看得見的紫外線和偏振光。螳螂蝦在野生環境中的壽命可以達到三年,雖然體型較小,但它們卻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物種之一。
螳螂蝦
簡稱皮皮蝦的它雖然有著比步槍還快的攻擊速度,但還是戰勝不了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因為它的營養價值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