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83例,外交部回應廣東防疫涉非在華公民問題

2020-04-13     青春東莞

近期,廣東持續有

境外輸入及關聯病例報告

這些病例都是如何發現的?

都採取了哪些措施?

在粵外國人如何配合做好疫情防控?

4月12日下午,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廣東省疫情防控第五十三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本省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情況,省政府有關負責人和省衛健委、省疾控中心、省公安廳、省外辦等有關負責人針對市民群眾關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

既不存在超國民待遇

也不存在差別待遇

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林克慶表示,廣州作為超大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來自疫情高風險國家的人員相對多一些。這段時間廣州市本著生命至上的原則,不分內外、不分國籍、不分地域,依法採取相對嚴格的防控措施,階段性成效不斷鞏固。相信在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下,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們堅決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對歧視性言行更是零容忍。」林克慶強調,廣東根據疫情發展動態調整在粵外國人疫情防控有關措施。在落實這些防控措施上,廣東始終堅持一視同仁,既不存在超國民待遇,也不存在差別待遇,所有在粵外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和地方法規,如拒不配合,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廣東也會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充分考慮在粵外國人的合理關切,尊重其宗教和習俗。

廣東有多少外國人?

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楊日華介紹,據統計,2019年從廣東省口岸入境的外國人726萬多人次,出境的外國人733萬多人次。截止今年4月11日,廣東省常住外國人11.7萬多人,其中亞洲6.08萬多人,美洲2.89萬多人,歐洲近1.57萬多人,非洲6700多人,大洋洲4700多人。

針對在粵外國人在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疫情防控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楊日華介紹,根據我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規定,在粵外國人應當隨身攜帶本人的護照或者其他國際旅行證件,或者外國人停留居留證件,接受公安機關的查驗。外國人拒不接受公安機關查驗其出境入境證件、拒不交驗居留證件的,公安機關將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警告,可以並處二千元以下罰款。

同時,根據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疫情防控期間,在粵外國人必須接受新冠肺炎調查、檢驗、採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外國人拒不配合新冠肺炎調查、拒不配合執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及隔離治療措施,或者阻礙執行職務的,公安機關將依據相關規定,給予警告、罰款、拘留等處罰。

此外,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外國人,公安機關還可視其違法行為作出宣布證件作廢、註銷或收繳證件、限期出境、驅逐出境等決定。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月21日後新增入境人員病例

皆在口岸檢疫和隔離點發現

省衛生健康委主任段宇飛介紹, 截至4月11日24時,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病例183例,主要分布在廣州(119例)、深圳(37例)、佛山(11例)。

183例境外輸入病例中,中國籍145例,外國籍38例。外國籍分布是:奈及利亞9例,安哥拉、巴西、法國、英國各3例,幾內亞、尼日、剛果(金)各2例,美國、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獅子山、衣索比亞、布吉納法索、俄羅斯、越南、哥倫比亞、荷蘭、敘利亞各1例。

此外,全省還報告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6例,包括中國籍10例,外國籍6例(奈及利亞5例、賴比瑞亞1例)。

段宇飛說,一直以來,廣東嚴格執行「外防輸入」的防控策略,通過口岸檢疫、醫學觀察隔離點、社區排查、發熱門診、醫院救治「五道防線」,全方位織密織牢境外疫情輸入防護網。前邊提到的病例,均是全省各地通過這「五道防線」發現的。

針對境外持續蔓延的疫情形勢,廣東省持續加大了主動排查力度,開展了拉網式大排查,排查出了多例境外輸入及關聯病例。通過病例回顧分析發現,這些病例主要是由3月21日實施全面入境人員管理之前的存量入境人員引起的。3月21日以來的新增入境人員病例皆在口岸檢疫和隔離點發現,因此廣東省境外輸入風險總體可控

對無症狀感染者

實施與確診患者相同的措施

目前國內外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同時因為無症狀,成為新冠肺炎防控的難點。

段宇飛介紹,廣東通過對重點人群主動開展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儘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並進行規範管理,極大地降低了傳播風險。

據介紹,截至2020年4月11日,全省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360多萬人份。目前,全省共398人首報為新冠病毒感染無症狀感染者。廣東全省沒有發現無症狀感染者造成後續傳播的情況。

段宇飛表示,目前,廣東對無症狀感染者實施與確診患者相同的措施,要求做到「三個立即一規範」:立即報告、立即隔離、立即調查,規範管理。

預計還將有零星病例報告

省疾控中心主任鄧惠鴻介紹,現階段廣東疫情有四大特點:

一是疫情總體下降,截至4月11日24時,連續11天報告病例數是個位數;

二是近期輸入病例呈下降趨勢,廣東境外輸入病例已經連續兩周下降,近一周共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8例,比上周減57.1%;

三是加大境外輸入病例排查力度,在全省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認病例183例,其中口岸檢疫發現87例,醫學觀察發現81例,社區排查發現8例,發熱門診篩查發現7例,都在管控狀態。

四是加大境外輸入關聯病例的排查力度,截至4月11日24時,共報告境外輸入病例引起的本地關聯確診病例16例,無症狀感染者44例。本地關聯的16例確診病例,5例通過社區排查發現,7例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發現,4例通過醫療機構發現。本地關聯的44例無症狀感染者,28例通過社區主動排查發現,12例是通過密切接觸者篩查發現,4例通過醫療機構發現。

鄧惠鴻說,全省正在加緊主動進行社區排查來消除疫情風險隱患,預計還會有零星病例報告,一經報告或主動發現後立即排查、管理。

外交部回應廣東防疫

涉非在華公民問題

據外交部官網4月12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就廣東省實施防疫措施涉及非洲國家在華公民有關問題發表談話。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世界各國均採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以阻遏疫情蔓延。中國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但目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形勢嚴峻,特別是隨著國際疫情持續蔓延,疫情輸入的壓力不斷加大。

中非是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中非友誼是過去幾十年來,雙方在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致力於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進程中結下的,歷經風雨考驗,是中非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2014年西非三國暴發伊波拉疫情後,中國政府率先馳援,同非洲國家和人民並肩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非雙方再次團結一致、共克時艱,中非友誼得到新的升華。在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非洲國家和人民給予有力聲援和支持,我們銘記在心,並克服各種困難向所有非洲在華人員特別是留學生給予關愛和保障。在非洲疫情日趨嚴峻的形勢下,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都積極行動起來,緊急馳援非洲,多批援助物資已運抵非洲,帶去了中國人民對非洲兄弟姐妹的深情厚誼,體現了中非間相互支持、相互幫扶的優良傳統,得到非洲國家和非盟的高度評價。中方在自身抗疫任務艱巨的情況下,仍通過各種渠道向非盟和非洲國家提供了檢測試劑盒、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防護面罩、額溫槍、醫用手套和鞋套、呼吸機等大量物資。疫情無情人有情。下一步,中方還將繼續向非洲兄弟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幫助。

中國政府在疫情防控過程中,一貫高度重視保障外國在華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對所有外國在華人員一視同仁,反對任何針對特定人群的差異性做法,對歧視性言行更是零容忍。疫情發生以來,廣東高度重視對包括非洲籍人士在內的所有外籍人士確診病例的救治工作,制定專門方案,作出妥善安置,成功救治了一些非洲籍危重病例,最大限度保障了他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針對當前一些非洲朋友的關切,廣東方面高度重視,迅速進行梳理排查,加緊改進完善工作方式,包括按照無差別對待原則落實各項健康管理服務,指定專門酒店供需要醫學觀察的外國人入住,適當減免經濟困難人員住宿費用;同外國駐廣州總領館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堅決反對任何種族主義、歧視性言論等。中國人民一直視非洲人民為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夥伴和兄弟,中非友誼在中國大地深入人心,牢不可破。非洲的朋友們在中國一定會得到公平公正、親切友好的對待。外交部將繼續同廣東方面密切對接,積極回應非方的合理關切和正當訴求。

病毒沒有國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國際社會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戰而勝之。我們願同非洲朋友一道努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加強合作,共同打贏這場威脅全人類的病毒阻擊戰。

- THE END -

來源: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

編輯:丁勝

點亮

,讓更多人看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eObc3EBiuFnsJQV_Ai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