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嘲笑的他,成了網紅。破局之人,贏在了思維?

2019-08-28   路路有為

前幾天在嗶哩嗶哩上看了兩部經典電視劇的簡介後,合計著還有什麼好玩的能找出來讓我看看。

不知不覺就逛到了生活區,手工欄目有個標題「創業好項目,共享板凳」的標題吸引了我。

UP主叫「手工耿」,沒想到看過這個視頻後一發不可收拾,我和老公一口氣把他的視頻全看完了,連著2個小時笑的前仰後合。

仔細琢磨他的視頻能讓人上癮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超級搞笑,自然隨性。二是他的創意能讓人嘆為觀止。

原來,手工耿真名叫耿帥,河北保定人,因手工製作創意被百萬網友稱為「保定愛迪生」「發明界泥石流」。

初中畢業的他之前賣過手機、裝過水暖,做過手藝嫻熟的電焊工,去過五六個城市。

2013年時他尚且處於迷茫期,而後通過直播做手工,逐漸有了名氣,嗶哩嗶哩上的粉絲高達200多萬。

參觀潘石屹的木工坊視頻截圖

參觀潘石屹的木工坊、上人民的寶貝總決選節目、參加2018年度腦洞大會、被《華盛頓郵報》報道,當真讓人佩服。

杜海濤在節目中問他:你做的手工哪個是爆款?(菜刀手機殼、搓澡劍)他回答:菜刀手機殼賣出去20多把。

翻看他做的手工,很是感慨。

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很難有處在他所在的位置,依然能突破自己,堅持自己熱愛的信念。

最近在讀亞馬遜經典暢銷書《改變提問,改變人生》,作者是美國人梅若李·亞當斯。

他提出了一個很值得深思的概念:學習者心態和評判者心態。

兩種心態的區別如下:

評判者心態(參考書中部分節選)

學習者心態(參考書中部分節選)

對比太明顯。

手工耿的作品發出後,不少人也稱他為「無用愛迪生」,意思是說他發明出來的東西不具有「可操作性」,無法廣泛應用和推廣。

但看他的視頻可以知道,手工耿擁有的是學習者心態,他做的每一個看似讓人爆笑的手工,實則都從我們生活的實際出發,解決人們的痛點和訴求點。

他在自己電焊手藝的基礎上,憑藉著好奇心,發明創造,積極的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引得百萬粉絲為之喜愛。

例如,蚊香分離器,就是解決蚊香在分離的時候斷開的情況;自製掰雞蛋神器,既不髒手,又能保證雞蛋皮不落在碗里。如此的發明,都很接地氣。

生活中我們多數時候是評判者。

前幾天有個武漢某大學女生離家流浪12年的新聞。

女孩家境貧苦,勤奮上進,因為畢業後找工作不順利又弄丟了身份證,認為自己辜負了父母的培養,於是斷了與家人的聯繫,以賣廢品為生。最終在民警的幫助下回到了親人身邊。

我們無意去指責這位女學生的做法,因為當人經歷重大打擊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思維困局出不來。

擁有評判者思維的人,無法接受自己的過往,認為錯誤無法彌補,非此即彼,一條路走到黑。

書中說「當選擇學習者心態時,我們會發現新的可能性,而進入評判者心態時,我們最終將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試想一下,你平時遇到困難或犯下錯誤的時候是怎樣的思想活動:

是問1:「我怎麼這樣?」

還是2:「我看重自己什麼?」

是問3:「我們不是已經那樣試過,那樣做過了嗎?」

還是4:「接下來最應該去做哪些事?」

如果你的回答是1和3,那麼你是學習者心態。如果是2和4,就是評判者心態。

改變思維,才能改變境遇。

解決辦法是改變提問,試試問自己:

我想要什麼?

這件事的價值何在?

我有哪些選擇?

我還有哪些可能性?

學會運用學習者心態去提問自己,不受困於現有的處境。即便受「百萬人嘲笑」,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