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指出:
在和孩子互動玩耍中,媽媽會花更多時間在喂食和直接養育上,父親則會花更多時間與孩子玩耍;而且父親和母親跟孩子玩耍的本質不大相同,父親更多的是與孩子進行身體性的,追逐打鬧類的活動,母親玩的更多的是躲貓貓之類的傳統遊戲和具有更多語言元素的遊戲。
所以,雖然普遍都說爸爸帶娃不靠譜,但是爸爸帶孩子的這3種好處也是媽媽不具備的。
1.從思維上來說,爸爸帶的孩子孩子會更嚴謹,同時視野更廣闊
男性的數理化邏輯思維,都會比女性更好些,比如我家隊友和孩子在一起時,就會聊軍事,聊歷史,聊天文現象等,有時候還有哲學,兒子會很佩服地說,我覺得我爸爸懂得好多。
有研究顯示,與爸爸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數學成績更好,數理化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也會更好,在社會上更成功。爸爸更善於去籌劃未來,同時更理性。
2.從性格上來說,爸爸帶的孩子更有主見,更富有冒險精神
爸爸參與度高的家庭,孩子會更獨立,果斷,富有冒險精神,也更勇敢。
我去國外親戚家時,周末約了幾個家庭去爬山,爬山時我們幾個媽媽根本不用管理孩子,有個爸爸全程帶著他們一路爬山涉水,保護孩子,同時也鼓勵孩子攀岩到更高的地方,教孩子們背過身來安全地爬下來。
據朋友講,每天她老公都會帶著孩子做鐵人三項運動,跑步一小時,游泳一小時,打球一小時,雷打不動,孩子耳聰目明,學習也很好,很有主見。
3.從未來上來說,爸爸帶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通常來說,媽媽都是更願意幫助孩子去做事情,而爸爸往往是自己「懶」,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有的還恩威並施,在教育方式上更放手,也更容易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參與性,能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社會學習理論認為:
人的行為都是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和行為結果而習得的,依靠觀察學習可以迅速掌握大量行為模式。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做過的相關實驗表明:幼兒時期,他們學習的很大程度是通過觀察習得,在性別認知方面主要觀察父親,來形成什麼是男人,什麼是父親的認知,同時通過男性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氣質風度等學習父親是如何做的。
另一名兒童心理學家赫瑟林頓也研究發現,缺少父親參與的男孩會缺乏男子漢氣概,缺乏父親參與的女孩與男性相處時會更困難。
jason媽咪有辦法,喜詩詞,愛旅遊,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
資深文案,多平台原創簽約作者,育兒路上一路修行中。原創不易,請求關注點贊並轉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WEj4nIBd4Bm1__YOHh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