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電影,動畫IP的超級TVC

2019-09-22     影視Mirror

潛藏已久的國產動畫電影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讓人期待。

一邊是顛覆,一邊是溫暖。

一聲仰天大叫「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直逼《戰狼2》,如今《哪吒》已兩次密鑰延期,不斷刷新著國產動畫電影的天花板。

而後,在熙攘的人類世界中,貓妖羅小黑開始了流浪,星星眼的小黑懷著愛與正義,用8.2的高口碑再次為國產動畫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緊接著,9月20日3D動畫電影《貝肯熊2:金牌特工》發布定檔海報,正式宣布定檔2020年1月1日上映。

從票房到口碑,如今國產動畫電影一改沉默形象,用一個個亮眼的數字刷新著觀眾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認知。而在數字之外,動畫電影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就像一個超級TVC,讓一個個卡通形象破圈,助力動畫作品向動畫產品的轉換。


圈內圈外,從點到線

4年,國產動畫電影從點連成線。

「別跟著我,小屁孩兒!」

2015年《西遊記》這一經典名著搖身一變《大聖歸來》,顛覆之下再次演繹「定海神針,一萬三千六百斤,一攪驚天動地。七十二變,如來佛祖,五行山下五百年。」

最終《大聖歸來》狂攬9.56億的高票房,而這部全球首部西遊題材3D動畫電影,當時更是在坎城創下中國動畫電影海外最高銷售紀錄,當不少大 V 和觀眾自發推薦這部" 年度最具誠意的國產動畫製作 "," 自來水 " 一詞也因《大聖歸來》大火,成為現象級的口碑傳播效應。

但光輝之下,《大聖歸來》更多的是一個獨立的現象,它僅僅是《大聖歸來》的成功,未能泛起關於國產動畫電影的大波瀾。

而今年,先是《白蛇》以4.5億開了一個好頭,再到如今《哪吒》以49億緊追《戰狼2》,《羅小黑戰記》8.2的高口碑,動畫電影連成了一條線。

圈內圈外,關於國產動畫電影爆發的聲音愈來愈強。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動畫電影票房約為13.53億元,在總票房中占比僅為2.4%,在2018年國產動畫電影達到16.85億元,占比2.8%。今年上半年動畫電影高達37部,相較於去年同期的24部,數量與票房與去年相比均有所上漲。

與此同時,院線對於國產動畫電影也抱有了更多的信心,不斷增加著動畫電影的排片。

在國產動畫電影一直不溫不火的時刻,其首日排片大多都未超過15%,即使是2015年大火的《大聖歸來》首日排片率僅為7.8%,而今年《哪吒》首日就高達63%,同時在上映前期並未大肆宣傳的《羅小黑戰記》首日也占到了34%。

與此同時,觀眾對於國產動畫電影的評價也是掌聲不斷,「國漫之光」「燃爆」「年度最佳」「國漫希望」等對於《哪吒》《羅小黑戰記》的溢美之詞不絕於耳。

彩條屋CEO易巧早前就曾公開表示:「未來存在著有單部國產動畫電影票房超過20億的可能性。2019年到2020年一定是一個大爆發。」如今《哪吒》做到了,票房更是逼近50億,這無疑給了陸陸續續趕過來的國產動畫電影更多信心。

票房之外,衍生無限

正當《哪吒》等不斷刷新著觀眾的認知,衝擊著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天花板時,在票房之外,衍生更是一塊有待發掘的金礦,特別是對於動畫電影,想像空間極盡性感。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海外版權銷售上,動畫電影的銷售要遠遠大於真人電影,一部破十億票房的真人電影,在國外的票房一般為百萬美金,而一部千萬級的票房的動畫電影在海外卻能達到500萬以上。

而這與動畫本身天生的共通性有著密切的關係。最直觀的就是演員的外貌與語言在轉變時的差異,讓真人電影在轉身投入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時,都會稍有不適,而對於動畫電影,天生的卡通形象,語言上的相對簡單,將這種因文化轉換帶來的不適減弱。

同時動畫整體的IP運營比真人電影更強。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日本動畫產業產值中,大約只有2%來自於電影票房,20%左右來自於國內非票房收入,而70%左右來自於全球版權營收。

此時國漫IP也正依靠國產精品動漫崛起,據《2018年中國動漫行業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突破1700億元,在線內容市場規模近150億元。泛二次元用戶規模近3.5億,在線動漫用戶量達2.19億。

而在《羅小黑戰記》電影誕生前,微信的表情包、毛絨玩具、卡貼、手辦、徽章……這些羅小黑的衍生品就已經層不不窮,而木頭及團隊也靠周邊衍生品獲得了不少的收入。導演木頭就曾公開表示:「番劇本身是不賺錢的,因為更新太慢了。我們在第三集的時候開始出周邊,沒想到幾百套一下子就賣光了,很開心。」

如今「羅小黑」更是在天貓上設有「羅小黑旗艦店」。根據天貓數據顯示,該店目前粉絲有14.8萬,產品類型覆蓋盲盒、抱枕、服飾等,其中銷量最高的羅小黑表情包系列迷你手辦,月銷已破5500。

從番劇到電影,再到一系列產品的開發,內容變身下的市場規模已達數千億級別。

動畫電影,超級TVC

作品非產品。動漫形象IP的衍生是一個巨大的藍海,但商業上成熟的動畫片,往往不是靠故事取勝,而是依靠片內最核心的動畫形象。動畫電影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如哆啦A夢、大雄、柯南、熊大、熊二......它們從內容IP轉化為形象IP,即便當動畫片、電影的熱度散去,但它們的形象早已深刻的印在了觀眾的腦子裡,有著持久的生命力。

但培育IP最大的成本是時間,運營動漫形象IP更是一項「慢功夫」,它需要長時間番劇的積累澆灌,從而拉近粉絲對形象的距離,當粉絲對這一形象的喜愛足以支撐願意為其買單時,此時的動漫形象便散發著IP價值,點燃了一批又一批受眾的購買需求。

與此同時,當番劇積累到一定程度,有了一定的粉絲作為基礎後,它們也開始瞄準電影,在投身电影後,票房數字之下,電影給這些動漫IP帶來的是一個更大的曝光量,一個實現破圈的可能。

在電影《羅小黑戰記》上映後,原創動畫形象羅小黑CAT的官方微博就從原來的60萬微博粉絲漲到現在的106萬粉絲。在「喜羊羊」等IP的運營上,奧飛娛樂也在一部部動畫電影中提高喜羊羊的知名與度影響力,如今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電影已有8部。

卓然影業創始人兼CEO張進更是曾公開表示,「動畫電影就像是一個超級TVC。」

依靠穩定持續的番劇吸引第一波粉絲,當粉絲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再借用電影助力動畫IP破圈,而火爆之後便是將其中的主角拎出開始衍生,完成從作品到產品的轉換,動畫電影在動漫IP商業化的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熱潮背後必然會有一大批的跟隨者入局,就像《大聖歸來》後便出現了一大批的動畫從業者與動畫企業,但他們大多都默默無聞,甚至已經離開,並未打造出下一部《大聖歸來》,4年後的今天,《哪吒》《羅小黑戰記》的幕後操刀者餃子、木頭迎來了爆發,此時依然處於起步期的動畫市場,已經完成了從點到線的突破,其下的衍生品也在不斷向前邁進,動畫電影則在其中發揮著超級TVC的作用,且越來越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PJBWm0BJleJMoPMJPg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