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內陸飛魚:
1998年,有兩部關於大船的電影,一部以全球票房大熱勝出,一部以文藝情懷成為經典。
我偏愛後者——
《海上鋼琴師》
可能很多人,對這部不太熟,但1998年的另一部《鐵達尼號》,卻稱得上家喻戶曉。
2012年,《鐵達尼號3D版 》重製上映。
儘管故事已經爛熟於心,依舊號召了無數觀眾進入影院,全球取得18億美金票房。
豆瓣近20w人打分,讓重製版拿下和原版同樣的9.4高分。
所以什麼是經典?
經典是無論時間過去多久,再次相見時仍帶著滿滿的震撼與感動。
就像同年的《海上鋼琴師》。
豆瓣電影排行榜TOP250中排名NO.15,評分9.2。
如今,時隔21年,重映的4K修復版帶來的依舊是那個爭執不斷的問題——
如果。
你是一位自小生活在海上的鋼琴天才,你會選擇下船嗎?
01
1900年的第一天,維吉尼亞號遊輪上的煤炭工丹尼,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丹尼為這個嬰兒取名:1900。
他在輪船艙底為小男孩做了簡易的搖籃,給他啟蒙,教他說話。
某天深夜,船上眾人被一陣優美的樂身叫醒。循聲而來後他們發現了正在彈奏鋼琴的人:
1900,他竟然是個鋼琴天才。
就這樣,1900成了維吉尼亞號的御用鋼琴師,為載歌載舞的客人們演奏歡快的音樂,同時注視著他們匆忙離開。
維吉尼亞號的客人們都嚮往著一個地方:美國。
因為1900年是一個神奇的節點,在戰爭動亂的黑魔法之下,昭示了歐洲的衰敗和美國的興起。
紐約的街道高樓林立,這裡正逐步成為人人嚮往的城市中心,沒有盡頭的繁華引人駐足。
只有1900除外,他似乎沒想過下船,他只想待在海上。
唯一的朋友,麥克斯,維吉尼亞號上的小號手曾問他——
你為什麼不下去?
美好的生活就幾步而已,人人都會為你瘋狂。
1900卻回答——
為什麼?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麼上
冬天害怕夏天的遲到,夏天則害怕冬天將至
這就是為什麼你不會厭倦,永遠在追尋著
「我並不羨慕」,他接著說道。
因為他在船上的生活已經足夠精彩了,這成了電影描述的重點。
他在自己的演奏中環遊世界,伴著大海的的起伏波濤。
「我在一個美麗的村莊,在倫敦的中心,在穿過列車的田野上,在火山的邊緣,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數著石柱,仰望著神靈。」
他和好朋友麥克斯一起,在疾風驟雨來臨的夜晚,在搖搖晃晃的船上,任由鋼琴在大廳中遊走。
他們則穩坐在凳子上,彈奏一首和波濤聲相得益彰的鋼琴曲。
他和傑里斗琴。
那個自稱爵士樂鼻祖的傢伙,帶著記者的閃光燈和不可一世的傲慢而來,聲稱要會會1900這位天才。
第一次,1900用一首聖誕歌應付過去。
第二次回敬一首和傑里一模一樣的曲子。
第三次再使出全力,在場之人都瞠目結舌。
哪怕從出生都只待在這座船上,他卻不遜色於世界上任何一位音樂家。
在這條船上,他只有一架鋼琴,但他什麼都不缺。
朋友,熱愛,與眾人敬仰。
不,他或許缺一份愛情。
02
那天顯得十分特別,他坐在鋼琴前,目光卻被窗外吸引。
那是一位美麗的姑娘,雙眸深邃,海風吹拂過她的頭髮,姑娘在甲板上踱步,欣賞著海上的風景。
1900的目光則追隨者那位姑娘,與此同時,他的雙手在琴鍵上揮舞,美妙的曲調傾瀉而出。
這一場偶然的演奏被唱片公司刻錄了下來,1900想把這首曲子送給那位姑娘,他反覆措辭,糾結,躊躇,甚至偷偷溜進女寢,想留下一個輕吻。
他沒有得逞,而姑娘要走了。
去倫敦,找她的父親。
可是女神和愛情都沒有帶走1900,他繼續留在了船,把光碟掰碎,扔進了垃圾桶,然後與船上的朋友們談笑風生。
一切與以前好像沒有什麼不同。
直到幾年後的一天,1900對他的朋友,小號手麥克斯說:
「我要走了」。
他想離開這座船,想從陸地上看看海的樣子。
因為他清楚自己與常人不同,只是以往他覺得這沒有什麼。
是那位姑娘在他的心裡留下的綺夢,他想離開,想知道維吉尼亞號以外的世界,想踏上海洋以外的陸地。
摯友沒有阻攔他,反而告訴他——
我一直想讓你離開這艘船,為陸地上的觀眾演奏
然後再娶個好妻子,成家立業,兒孫滿堂。
可是,這場告別並沒有持續太久。
他帶著船上眾人的祝福,穿上麥克斯鍾愛的羊毛大衣,一步步邁向下船的台階,他注視著近在眼前的紐約,看不到盡頭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
然後,退縮了。
他轉身,回到了船上。
03
1900為什麼不下船?
導演並沒有直接給出答案。
但他卻安排了另外一個人離開,小號手麥克斯。
他不再吹那個破敗的康恩小號,選擇去過正常的陸地生活。
最終,船上只剩1900一個人。
他本應該在船上度過一生,他也確實那樣做了。
很多年後,維吉尼亞號不再航行,戰爭開始了又結束,船艙破敗不堪的停在港口,甚至沒有人知道裡面還藏著一位天才鋼琴家。
人們準備把船炸掉,他們在船上裝滿了炸藥。得知消息的麥克斯趕來阻止,他堅持1900還在船上,他要把這位老朋友帶出來。
他帶著那張光碟——被1900掰碎扔在垃圾桶,又被他偷偷拼起來的光碟——這位天才鋼琴家留下的唯一作品。
他在破財不堪的船艙里一遍又一遍播放那首不甚清晰卻相當美妙的曲子,然後終於等到了他的老朋友。
他回憶了過去,甚至暢想了未來。
麥克斯想帶1900離開這座船。
可1900還是拒絕了。
因為,他早已經和這個世界插肩而過了。
別人習以為常的陸地,對他來說,是未知,是沒有盡頭。
而在1900的海洋上,雖然只有一架鋼琴,卻好像也已經足夠了。
最終,他和他的船,他和他的琴,永恆地留在了海上。
有人說這是天才和夢想。
有人說這是退縮與懦弱。
但我想,唯一沒有爭議的,恐怕是——
海上彈琴的日日夜夜
他周身空無一人,卻也已是全部。
【頭條號簽約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Nt2iW4BMH2_cNUgBm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