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藏線——蒼茫無人區

2020-04-16     凌雲戶外旅遊

葉城 是 新藏線 的起點, 新藏線 也就是219國道,從 葉城 的零公里處開始一直到 西藏 的 拉孜 縣,全長2000多公里,是 新疆 與 西藏 之間唯一的公路,從 中亞 沙漠進入青藏高原,從伊斯蘭文明進入佛教文明,地理和文化的巨大變化非常吸引人。這條路實在太偏遠,是西部的西部,幾乎挨著 中國 的西部國境線,使得G219大概是遊客最少,最有蒼茫感的進藏之路。這次既然經過 葉城 ,就考慮著順便走一下 新藏線 。看來只能走到哪算哪了。百度地圖上的 新藏線 , 葉城 到 獅泉河 段:


向著 崑崙山 的方向前進。地平線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山脈,此時正披蓋在美麗的白雪之下。想著又要進入壯美的青藏高原,心中充滿了興奮與期待。走向 崑崙山 的路上:

一直擔心再往前走會不會遇到大雪封山,但不久路邊沒有了積雪,路上的公安檢查站也放行了。在一條寬闊的峽谷中行進了很久,過了幾個維吾爾人村莊,一路都幾乎沒有其他車輛,開始進入一個狹窄的峽谷,這裡的山勢徒然陡峭起來,土黃色、光禿禿的崖壁高聳著:

隨著海拔升高,柏油路變成了搓板路和土石路,路上也有不少暗冰。到達海拔3000多米的第一個達坂——庫地達板上,就看到了另一側南方層層的山巒,巍峨的崑崙雪峰在遠方一字排開,那就是之後要去的方向:

新藏線 確實是讓人感覺最蒼茫的一條進藏之路,不像川藏線、 青藏線 大多還能看到一些草原、灌木甚至森林,這裡全是巨大而荒蕪的山峰,一路上都只有岩石和黃土,幾乎寸草不生,像在外星球表面。越過庫地達板後就是一段同樣漫長曲折的下坡,下降1000多米海拔到了峽谷中,沿著谷底的河邊開很久:

在庫地鄉需要邊防證才能通過,我行前已經辦好邊防證。

這一段 崑崙山 屬於西段,出鏡率遠遠不如青藏公路經過的東段 崑崙山 ,而那是在兩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了。攀爬第二個達坂——海拔4950米的麻扎達坂的路:

麻扎達坂位於一座山脊上,風非常大,而且近5000米的海拔,氧含量驟降,下車後有點感覺發飄。氣溫也很低,雖然是中午,也只有零下10度左右。從 新疆 到 西藏 ,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海拔適應,從一千米左右的 葉城 ,一天之內上升到四五千米,這是很罕見的海拔升高速度,而且這周邊巨大的荒漠地帶造成氧含量比 西藏 很多同海拔地區更低。以前從 新疆 進入 西藏 的部隊,常有集體高反病倒甚至犧牲的。我這次主要就是不停地超量喝水,然後注意補充適量維生素C和能量,加上可能之前去高原比較多,身體也容易適應,所以除了剛開始頭頂有點隱隱作痛,就沒有其他什麼高原反應了。這裡往西有一條小路就是通往世界第二高峰—— K2 所在的克勒青河谷 的,但是沒有手續不能隨便進,汽車也很難行走,一般都是僱傭騾馬進山。新藏線 最近的地方距離 K2 不遠,但並不能看見這座世界第二高峰。兵站解放軍給我做了非常香甜的泡麵:

黑卡達板的路:

兩側的雪山漸漸被晨光照亮, 在康西瓦達坂上迎接曙光:

康西瓦達坂後有一個烈士陵園,埋葬著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在這裡犧牲的戰士,巍巍 崑崙山 襯托著他們的墓碑。我走下車,在清晨刺骨的寒冷中走過那上百座墓碑,太陽在東方地平線升起,金色的光芒映照大地,偶爾刮來一陣呼啦啦的風,然後四下又歸於靜寂。遠處的 新藏線 沒有一輛車,整個天地只有我陪伴著這些長眠的人。想起一首八十年代的老歌《血染的風采》:「……也許我長眠,再不能醒來,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脈?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 國的土壤里有我們付出的愛。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 共和 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

新藏線——蒼茫無人區

康西瓦附近的 崑崙山 :

過大紅柳灘不久就開始爬升,到了全程第一個超過5000米的山口—— 奇台 達坂,這裡是 葉城 到 獅泉河 全程的中間點:

翻過 奇台 達坂,就離開了 崑崙山 下的峽谷,進入一片開闊的荒原地帶,這裡就是阿克賽欽地區了。阿克賽欽是一片不毛之地,地上連草都沒有,很多地方覆蓋著一層白花花的鹽。這裡開始都在5000米左右的海拔行駛,比之前219國道平均又高了一千多米,而且根本沒有能下降海拔的地方。很多從 新疆 來的人都會在這裡嚴重高反。這附近有個地名就叫死人溝,傳說以前很多人途徑這裡因為高反、寒冷死掉,就在路邊埋了。即使現在,這裡的武警每年都要救助很多旅客。一直以來, 新藏線 最難的就不是路況,而是這樣長距離的高海拔路段,這是其他進藏線中少見的。荒涼的阿克賽欽地區,路邊常見白色的鹽花,這片平坦的盆地可能曾是一個巨大的鹽湖:

阿克賽欽荒原遠處的 崑崙山 :

隨著向南越來越接近 西藏 ,大地上開始覆蓋草皮,不久就經過了219國道上的 西藏 阿里 地區大門,進入 西藏 地界了。疆藏交界處的風景:

進入 西藏 就經常可以看到路邊的藏羚羊:

泉水湖:

界山達坂, 新藏線 的第二高點,海拔5300多米:

界山達坂

紅土達板, 新藏線 最高點,海拔5380:

在一個湖邊遇到進 西藏 ,西藏 境內的大地多了一層植被,比 新疆 更多了一份秀美。東面的青藏公路、 祁連山 公路、 蘭州 到 甘南 的路,也都有類似的情況。由北向南進入高原後,景觀由乾旱的黃土地貌變成了美麗的草甸。應該是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怪石嶙峋的冰峰:

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無人區行駛近300公里後,到了 西藏 境內第一個鄉鎮

西藏 多瑪鄉:

傍晚趕到中印邊界的班公錯,湖的另一頭就屬於 印度 了。湖水結了冰,湖岸的冰還保持著波浪的形態:

214國道1K里程碑,上面都是騎友的塗鴉,不過我一路沒有看到騎友,應該是季節的關係:

中午時分,荒漠裡的龍捲風,移動很快:

一個龍捲風在我前面幾十米的地方橫穿過路面:

快到 獅泉河 ,南方的一片雪山就是喜馬拉雅山了:

中午到達 獅泉河 鎮,城鎮很大很新(按照藏區的標準),建在 獅泉河 的兩側。各種現代設施也很齊全。荒野與文明,現代與傳統在這裡奇妙地交會。阿里 地區海拔高、空氣好、雲量少,又沒有光污染,是極好的天文觀測區域, 獅泉河 往南20多公里有全國最好的天文台,還有 西藏 阿里 暗夜公園。天文台在海拔5000米的山頂上。這裡是拍攝星空的好地方,不過我去時天文台沒有人,冬天外頭風又太大,沒有堅持到晚上就撤了。北半球首個海拔超5000米的天文台:

獅泉河

天文 台南 方可以看見喜馬拉雅山脈:

阿里 地區主要的景點以前都去過,所以第二天就踏上返回 新疆 的路了。在 南亞 文化圈的角落兜了下,又返回 中亞 文化圈去了。如果此行最後能到 阿爾泰 地區,那這一次行程本可以跨越 北亞 、 中亞 、 南亞 三個文化圈,會很神奇。路邊遠處的藏野驢:

界山達坂附近路上積滿冰雪,而來時並沒有,讓我很擔心回程被冰雪耽誤,好在行駛不久又消失了。只是局部的降雪:

多瑪到疆藏交界點這段路,常看到羌塘無人區的標示碑。這片藏北的 中國 最大無人區,是極少數探險家的樂園,穿越羌塘一般都是從這段公路邊出發,用數十天時間穿出。新藏公路經過的羌塘無人區邊緣:

傍晚到了大紅柳灘附近,殘陽映著雪山:


這天是陰天,感覺隨時會下雪。擔心冰雪封山,所以一直在趕路。

雪中的麻扎達坂山路:

越往上雪越大,其實一路景色很漂亮,但後來急著趕路,怕時間越久雪越厚,就沒有拍照,現在想來挺可惜的。下山的路同樣艱難,只能用20到30的速度慢慢走,不斷點剎車,有時切換到手動擋用低檔位的發動機制動。圖中那輛卡車後來費了很大的勁才超過,因為實在很難開快:

關注凌雲,2020跟隨凌雲一起去新疆旅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LS-hXEBrZ4kL1Vi7I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