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江西公布「及時獎勵制度」第二批名單,25集體8個人獲獎!

2019-10-10     吉安公安

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對作出突出貢獻的25個集體和8名同志給予及時獎勵!

其中:二等獎2個、三等獎12個,通報嘉獎15個,通報表揚4個,一起來認識他們吧!


導讀:

為進一步營造爭先創優、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經省委、省政府研究決定,對作出特別貢獻、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上饒市委、市政府等9個集體和蘭海軍等5名同志分別給予二等獎、三等獎獎勵,對作出重大貢獻、發揮模範帶頭作用的省財政廳等14個集體和李剛同志給予通報嘉獎,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省減災備災中心等2個集體和姚晗等2名同志給予通報表揚。


江西建立和實行及時獎勵制度

記者了解到,2018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要求改進年度考核,推進平時考核,充分發揮幹部考核評價的激勵鞭策作用;做好平時激勵、專項表彰獎勵工作,滿懷熱情關心幹部。

2018年8月,中共江西省委制定下發相關實施意見,提出著力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乾部隊伍抓改革謀發展促穩定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及時獎勵結果將作為江西省各地各部門績效考核、評先創優和幹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真正讓攻堅克難、實績突出的地區和部門受激勵,使勇於擔當、善於作為的幹部有幹勁。


他們為什麼能獲獎?

第二批及時獎勵名單及簡要事跡

一、給予二等獎、三等獎獎勵的集體和個人

(一)集體二等獎。

上饒市委、市政府(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棚改工作)

簡要事跡:上饒市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開展治髒、治亂、治堵、功能修補、生態修復、特色彰顯、亮化美化、治理提升「八大戰役」,實施394個中心城區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項目,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2018年投入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資金3.42億元,建設垃圾中轉站196座,設立「垃圾兌換銀行」322家,全市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同時,抓住棚戶區改造政策「窗口期」,大規模推進棚改工作。2016-2018年,全市城鎮棚改計劃9萬套,實際完成9.6萬套,征遷面積1740萬平方米,全市棚改項目共籌集資金557億元。2019年3月,上饒市被住房城鄉建設部等3部委確定為2018年全國棚戶區改造工作激勵支持的12個城市之一。

(二)集體三等獎。

1.省國資委(創新省外上市公司收購工作)

簡要事跡:省國資委全力支持江銅集團成功收購山東恆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29.99%的股份,成為恆邦股份的實際控制人。2019年6月,該收購交易因故陷入停滯,省國資委赴深交所上門溝通,主動出具承諾函,打消深交所顧慮,幫助企業按期完成股權轉讓過戶,避免了延期過戶將增加的收購成本約17億元。本次收購意義重大:一是省出資監管企業新增一家中國500強上市公司;二是助推我省從黃金資源大省走向黃金產業強省,江銅收購恆邦後,黃金產量躍居全國第二;三是「A+H」股收購A股的成功案例,對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

2.高安市委、市政府(提高領域自主創新競爭力工作)

簡要事跡:高安市積極推進創新型縣(市)建設。設立1000萬元「科貸通」專項資金、1000萬元市級創新基金,兌現科技獎勵769.1萬元;獲批省級創新平台1家,科技協同創新體1家,「瞪羚企業」1家,人才團隊1家,重點新產品28項,國家、省級科技計劃7項;新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7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3家,入圍「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1家,申報專利513件;組建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4家;獲批「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縣(區)」。

3.龍南縣委、縣政府(招商引資工作)

簡要事跡:龍南縣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外溢「窗口期」,發揚親商、安商、富商傳統,打好感情牌、產業牌、環境牌,大力推進「三請三回」「三企」入贛,充分發揮商會橋樑紐帶作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進深圳龍南商會投資4.5億元建設商會大廈總部經濟區項目,將吸納年納稅50萬元以上的100多家會員企業入駐,以一個項目引進一批企業,催生了贛商回歸的「磁場效應」。

4.省水利廳(地方水利建設和應對洪澇災害工作)

簡要事跡:省水利廳全力推進水利重大項目建設,2018年全省共落實全社會水利投入222億元,投資總量保持高位運行。列入國家部委調度的水利項目2018年投資計劃完成率97.08%,其中重大項目完成率91.92%,均超額完成任務,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以來,我省先後經歷10輪強降雨過程,多條支流超歷史洪水記錄。省水利廳積極應對,共編髮雨水情簡訊108萬條、發布預警595次、緊急轉移安置群眾81.8萬人,調度重點大中型水庫120餘次,派出工作組50餘批,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

5.省交通運輸廳(推進公路及水運等項目建設)

簡要事跡:省交通運輸廳全力推進公路水路項目建設,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突破6120公里,提前兩年半時間完成25戶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設,贛江及信江高等級航道規劃項目全部落地。2019年,11個共853.6公里的在建及擬建高速公路項目中,建成通車廣吉、廣吉支線、鄱陽湖二橋等3個項目共197.4公里。特別是2019年6月28日如期建成都九高速公路鄱陽湖二橋,標誌著環鄱陽湖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極大改善鄱陽湖周邊群眾的出行條件。昌九高速改擴建等5個項目共275.5公里紮實推進。宜春至遂川等3個項目共380.7公里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6.省農業農村廳(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

簡要事跡:省農業農村廳深化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革,破解多頭管理、資金分散、標準不一等難題,提出「三變、三創、八結合」的建設新路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率先從省級層面統籌整合各部門農田建設資金,發行全國首隻高標準農田專項債,創新了農田建設資金管理機制。2018年,全省統籌整合建設資金近90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290萬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四個成效明顯的省份之一。截至2019年5月,全省已累計完成高標準農田2250萬畝,占全省耕地面積的48.64%,項目區耕地質量平均提升約0.5個等別,畝均糧食產能提高50公斤。

7.萍鄉市委、市政府(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簡要事跡:萍鄉市抓住成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契機,拓展「海綿城市+」內涵,提出了「全域管控、系統構建、分區治理」的技術方案,統籌城市給排水、道路、園林綠地等項目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全域範圍內生態治水成效顯現,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目標,取得全國領先的顯著成效,海綿城市建設從試點走向示範。2019年4月,萍鄉市在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水利部組織的海綿城市建設三年終期考評中獲得優秀等次第一名,並獲得財政部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獎勵資金1.2億元。2019年7月,萍鄉市海綿城市建設案例入選中組部編寫的「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攻堅克難案例」。

8.省法院執行局(解決法院執行難工作)

簡要事跡:省法院執行局發揮「領頭羊作用」,帶領全省法院如期完成了「基本解決執行難」階段性目標任務,為服務保障民生、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省政府對該局工作多次予以肯定。在最高人民法院33項執行考核指標中,8項列全國前三,22項列全國前十,執行工作水平列全國「第一方陣」。打造的「法媒銀」失信被執行人曝光台,在推進誠信江西、法治江西建設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

(三)個人二等獎。

蘭海軍湘東區白竺鄉大豐村曹家嶺黨小組組長、曹家嶺村民小組組長(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2019年7月9日凌晨,因連日強降雨,319國道湘東區白竺鄉大豐村段發生道路塌方。蘭海軍及時發現塌方險情並第一時間上報,站在路中央對過往車輛進行攔停,提醒來往車輛,避免了重大人員和財產損失。之後,蘭海軍發動幹部群眾,配合當地幹部僅用兩天時間便成功修通了一條1.5公里長的臨時便道,保證了應急救援物資運輸通道的暢通。從國道塌方到搶通、從險情發生到消除隱患,蘭海軍連續22天值守,充分展現了一名基層共產黨員先鋒模範、擔當作為的風采。

(四)個人三等獎。

1.范小敏萍鄉市委組織部機關黨總支(人事科)專職副書記(科長)、駐蘆溪縣銀河鎮紫溪村第一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簡要事跡: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近四年來,范小敏抓組織建設,在上級黨委的指導下,村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抓脫貧攻堅,爭取整合各類幫扶資金1948萬元,集中流轉了3650畝山地和水田,建成「一園兩場多基地」全村集中連片的十多個產業基地群,受益農戶560戶,人均預計增收1600元。抓民生工程,完成自來水改造、村道改造、河堤維修等群眾關心的90多個民生項目,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提升。紫溪村被確立為全省農村「黨建+精準扶貧」先進典型。

2.鍾華國靖安縣雙溪鎮黨委書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簡要事跡:靖安縣是全國首批河湖管護機制體制創新試點縣,鍾華國承擔著7.5公里的北潦河、總長14公里的四條小河流、10座山塘水庫的日常管護。鍾華國堅持以河為貴的工作理念,處處時時踐行「愛河、護河、清河」行為,完善基層河湖管護體系建設,創新認領河長提升建設,在全國形成了可推廣、可複製的示範效果。鍾華國榮獲全國基層「最美護河員」和全省「優秀河長」稱號,並在團中央、水利部組織的全國節水活動和世界銀行組織的浙贛水生態文明項目推進活動中作典型發言。

3.陳堅宜春市消防救援支隊支隊長(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在「7·21」靖安「驢友」救援過程中,任搜救組組長的陳堅沉著應對、科學指揮、果斷決策,與參戰救援人員一道通宵達旦,連續奮戰17個小時,克服夜間山林中能見度極低、道路泥濘濕滑、荊棘密布等困難,運用「高空巡航、沿河拉網、盲區復搜」等手段,成功營救出被困人員279人,搜尋遇難者4人,圓滿完成救援任務。

4.徐東華瑞金市公安局象湖派出所民警(社會和諧穩定工作)

簡要事跡:2019年3月20日,徐東華接警處置手持砍刀的精神病人時,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臨危不懼,挺身而出,英勇負傷,左手大拇指被砍斷,身上多處被砍傷,受到社會各界高度讚譽,省公安廳給予徐東華同志記個人一等功,贛州市委開展向該同志學習活動。

二、給予通報嘉獎的集體和個人

(一)給予通報嘉獎的集體。

1.省財政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簡要事跡:省財政廳創新思路,做好「錢」文章,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資金保障。連續兩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榮獲全國優秀,並獲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及績效評價頂格獎勵共6.1億元。江西財政支持脫貧攻堅典型經驗做法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多次專門報道。

2.石城縣委、縣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簡要事跡:石城縣做好脫貧攻堅與基層黨建結合文章,實施「千人鑄造計劃」,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相關做法得到中組部、國務院扶貧辦的充分肯定。2019年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下降至2222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8%,順利通過國家和省檢查評估,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目標。

3.省商務廳(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工作)

簡要事跡:省商務廳2019年上半年完成五項創歷史意義的工作。全省開發區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46個,其中50億元以上的17個,創造了半年新增世界500強投資項目歷史記錄,實際利用外資總量穩居中部地區第一;牽頭承辦第十一屆中部博覽會,參會規模、嘉賓規格、客商層次均超過我省舉辦的歷次重大經貿活動;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首次在深圳、澳門、香港三地聯動舉辦贛深贛港經貿活動,活動形式、內容、成效更實;開展消費促進系列活動,力促消費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首次位居全國第一;在全國第一個出台實施方案開展「三同」試點,逐步實現「進境與沿海同價到港、出境與沿海同價起運、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4.青雲譜區政府(老工業基地改造、產業轉型升級工作)

簡要事跡:青雲譜區以產業轉型升級為核心,以「人文生態慧圃、都市產業新城」為目標,推動經濟、城市、社會民生和生態等各領域全面轉型。2018年,三次產業構成比重從0.05∶62.85∶37.1調整為0∶50.6∶49.4。在工業加快退出的同時,青雲譜區積極培育新產業,引入全國唯一申報國家藥監局開展幹細胞治療應用的國奧源幹細胞項目,搭建了我省汽車行業首家集展示、交流、貿易、合作於一體的大型綜合營銷平台,打造全國第一個軍民融合領域的專業平台——中國軍民融合技術交易中心項目。

5.章貢區政府(工業高質量發展工作)

簡要事跡:章貢區舉全區之力建設以生物醫藥為首位產業的青峰藥谷,打造藥品研發製造、藥材種植加工、醫藥健康旅遊「三大功能板塊」,2018年藥谷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經濟創新中心。2019年以來,已簽約中電長城網際、航天中認等16個項目,其中航天科工、國投科技智慧城市等10個項目已開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建成院士、博士後工作站各2個,獲批各類國家級創新平台7個、省級23個,高新技術企業達65家。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專利十強縣。2018年被評為全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第二名。

6.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創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工作)

簡要事跡:景德鎮市以創新的思維和方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大膽先行先試,努力探索一條具有世界意義、中國價值、新時代特徵、景德鎮特點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新路徑。《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覆,以「四地兩中心」為主要內容的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創建工作拉開帷幕,整個城市文化遺產、城市生活、城市空間與陶瓷文化產業發展相得益彰,為景德鎮「打造成冠領中國、代表江西走向世界,世界感知中國、認識江西的國際瓷都」提供重要載體。

7.撫州市政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簡要事跡:撫州市以「乾淨、整潔、有序」為要求,以「拆得徹底、清得乾淨、改得美觀、管得規範」為操作標準,用3年時間徹底解決農村環境突出問題,走出了一條具有撫州特色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新路子,率先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市域全覆蓋、率先基本實現了拆違拆臨全覆蓋、率先探索「農民自治、企業履約、政府監管」農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19年7月上旬,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推進會在撫州召開,撫州市作了會議典型發言。

8.橫峰縣委、縣政府(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簡要事跡:橫峰縣積極探索鄉村全域振興路徑,推進「秀美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在全省率先實現25戶以上的自然村「七改三網」全覆蓋,實現了四個100%,即100%自然村幹道和入戶道硬化、100%農戶喝上乾淨水、100%農戶住房安全、100%村莊通電通廣播通網絡,實現了產業、村容、鄉風、民生事業全面提升。

9.寧都縣政府(農村危房改造工作)

簡要事跡:寧都縣盡銳出戰推進危房改造,將全縣24個鄉鎮劃分為11個責任片區,由職能部門領導包干指導鄉鎮開展危房改造工作。對農戶建房設計、施工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出台「交鑰匙工程」兜底措施和非「四類」人員危房改造補助政策,解決1100餘戶特困農戶及貧困邊緣農戶的住房安全問題。近三年共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210戶,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得到了改善。

10.新余市行政服務管理委員會(「放管服」改革工作)

簡要事跡:新余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試點,推出政務服務「升級版」。從2009年開始在全國率先開展政務錯時延時服務;在全國首創企業信用評價體系,推行市場監管內部「證照合一」改革;推動不動產「一窗式」綜合改革,形成金融延伸、全市通辦、上門服務等14項特色服務,2019年4月,新余市誕生全省第一張不動產權電子證書;在全省率先打造中介超市服務平台,僅2019年上半年,超市公開選取195個服務項目,對比市場價節約資金247萬元;完成「贛服通新余分廳」建設並正式運行,「贛服通」新余市用戶數已率先突破人口數的10%,達到11.74%,位居全省前列。

11.安福縣政務服務中心管委會(「放管服」改革工作)

簡要事跡:安福縣以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為抓手,紮實推進「一次不跑」改革,群眾和企業辦事基本實現從「少跑腿」到「最多跑一次」再到「一次不跑」的轉變。啟用全省第一台政務服務智能機器人,開發集「12345」熱線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安福」手機APP,推出「一次不跑」事項清單341項。推進縣、鄉、村(社區)政務服務場所標準化建設,建立政務服務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在推進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率先破題。

12.省民政廳(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

簡要事跡:省民政廳在全國率先開展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試點,5個設區市納入國家居家養老試點、2個設區市納入醫養結合試點、26家養老院納入國家公建民營改革試點,廣泛推廣志願服務「時間銀行」、農村頤養之家建設經驗,養老院服務質量明顯提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

13.宜春市委、市政府(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2019年7月21日14時許,宜春市靖安縣高湖鎮西頭村呂陽洞山區突降暴雨,283名到當地開展戶外徒步活動的「驢友」遇險被困。接到險情報警後,宜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成立救援指揮部,統籌協調省、市、縣6支消防救援隊伍120餘人、7支藍天救援隊伍58人,以及市、縣、鄉、村幹部530餘人,攜帶搜救犬8隻,調動直升機、無人機、消防車、救護車、工程車、網絡信號車等20餘輛(台)設備。經過17小時的救援,最終279名「驢友」成功脫險,其中80名「驢友」經艱難縝密搜救脫險,成功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事故的發生。

14.湘東區委、區政府(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2019年7月7日-9日,湘東區遭遇自1954年氣象站建站和1956年水文站建站以來雨量最強、水勢最猛、成災最快、災情最重的洪災。湘東區委、區政府帶領各級黨員幹部在急難險重中勇挑重擔,不分晝夜連續奮戰在抗洪一線,實現全區5.82萬人安全轉移無一人死亡。災後重建各項工作進展迅速,取得了抗洪搶險和災後重建的階段性成果。

(二)給予通報嘉獎的個人。

李剛撫州市生態環境局環境監察支隊二大隊大隊長(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

簡要事跡:李剛長期奮戰在環境監察一線,帶領環境監察人員13年依法查處各類環保違法案件200多件,調解環保民事糾紛數千件,均做到事實清楚、定性準確、處理恰當,調解率100%,多次榮獲部、省、市、縣表彰,2019年3月被生態環境部評選為「2018年環境執法大練兵表現突出個人」,2019年6月被省委宣傳部、省生態環境廳、中國環境報社等部門授予「2019年江西省最美環保人」稱號。

三、給予通報表揚的集體和個人

(一)給予通報表揚的集體。

1.省減災備災中心(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省減災備災中心連續24小時值班2個月,報送災情信息2000餘條、撰寫彙報60餘份,編制災情會商和評估報告10餘期。連續轉戰吉安、贛州等6個市、30餘個重災縣查災核災。提出的受災群眾安置「八個有」做法被中央電視台報道。

2.贛縣地方海事處(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2019年6月10日22點50分,贛江上六艘砂石採運船因洪水湍急,造成走錨,船隻失控,船上人員近二十人。因下游有萬安大壩,如失控船舶衝撞大壩,不僅會船毀人亡,還將危及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非常危急。贛縣地方海事處積極組織施救,最終解除了險情,保障了群眾和大壩的安全。

(二)給予通報表揚的個人。

1.姚晗萬年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放管服」改革工作)

簡要事跡:姚晗分管「放管服」改革,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12345」政務服務平台和「微愛萬年」便民、便政、便商服務平台,平台軟體系統獲得了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把服務大廳搬進手機。推進整合42個部門248個辦事服務事項對接「贛服通」,是首批對接「贛服通」的縣級分廳。截至2019年7月底,已審批文件71214件,辦理各類事項74625件。

2.劉根石龍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應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

簡要事跡:2019年6月10日,劉根石組織指揮了龍南「6·10」特大洪災處置工作。在監測設施因災受損、無法科學監測的情況下,憑藉專業演算和多年工作經驗,準確預判洪峰過境縣城的時間、流量及水位,為桃江鄉及縣城做好防範提供了準確依據;在管涌應急搶險現場,科學有序指揮物資調配、清基、裝砂袋、築圍井、反濾料填充等搶險工作,成功完成搶險任務。


來源:江西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Gm7uG0BMH2_cNUgElsj.html








全球闢謠!

20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