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養育方式,會在培養娃獨立時矯枉過正,致使娃長大和誰都不親

2019-11-07     話梅的媽媽

文|話梅的媽媽(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父母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相信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和自己更為親近。但是時下為子女付出的父母養育出不孝順的「白眼狼」也是常有發生。父母對孩子的愛自然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表達愛的方法存在問題的話,也很容易對孩子的教育出現偏差。

前段時間熱播的《小歡喜》中季楊楊一度和父母感情冷淡。季楊楊的爸爸是區長,媽媽是天文館的館長。按道理說這樣的父母會是很令他尊敬的,親子感情也理應十分融洽。但是事實上季楊楊對父親和母親表現的很疏遠,他的行為也十分叛逆。即便爸爸勤勤懇懇,但是他仍然認為爸爸是一派的官場作風。即便爸爸想要與之親近,但是他的內心仍然很抗拒。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就在於季楊楊的父母在他小的時候沒有與他生活在一起。父母們工作很忙,就把照顧養育季楊楊的責任交到了老人身上,這就使得季楊楊在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他與父母的生疏感就是因為小時候的接觸不良。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訪談中更是提到,在孩子嬰幼兒階段一定要與父母保持緊密的情感聯繫,因為孩子和動物不同,孩子的每一種行為都是需要父母的關注的,這樣才能夠順利地建立社會性和情感性連接。但是很多父母卻在注意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時候矯枉過正。孩子要擁抱時,有些父母怕孩子養成依賴便故意躲開任由孩子哭鬧,這也是時下比較流行的哭聲免疫法,但是父母這樣的應對方式是正確的嗎?顯然不是。

嬰幼兒階段,培養孩子安全感很重要。父母對孩子訴求的及時回應,有助於培養他們內心的安全感。這也就需要父母們對孩子給予一定的情感回應。當孩子想要被擁抱時,父母應該及時回應而不是刻意避開。

擁抱孩子並不會讓他產生過分依賴。很多父母對於孩子個性獨立方面的培養也存在一定的認知誤解。認為當孩子需要擁抱時置之不理,可以讓他學會堅強,但是其實這種情況只會讓他學會冷漠。

嬰幼兒期間父母不要吝惜自己的愛。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強,不便於管教和養育,所以哭聲免疫法會得到很多父母的擁護,但是事實上父母在嬰幼兒期間尤其要注意對孩子愛的表達。這有助於孩子良好品行的養成。

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態值得關注,面對孩子的情感依戀訴求,父母應該及時回應建立孩子內心的安全感,遠比刻意的培養獨立性更為重要。

大家對於孩子的情感訴求是如何回應的呢?對此有哪些好的建議呢?

------------------------------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擅長嬰幼兒成長知識、兒童教育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G1aSG4BMH2_cNUgL7M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