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膝下有五女,終於生齣兒子,父親沖昏頭腦,孩子長大難成孝子

2019-11-02     母嬰期刊

小江與妻子一連生了五個女兒,一心想要兒子的他,深受妻子抱怨,現在都什麼年代了,自己成了家庭的「生育工具」,但是他對妻子是百般哀求,反正也生了五個女兒了,再生一個,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這是最後一次懷孕,以後絕不再生,家庭壓力太大,再多一個就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妻子在小江的軟磨硬泡下,終於鬆口,備孕花費了三個月時間,終於懷上了,他們悄悄做了檢查,得知是個男孩,這可把小東樂壞了。妻子倒沒有那麼高興,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她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事實上,這种放松非常短暫,在經歷了漫長的十個月懷胎,如期生下兒子。夫妻倆對孩子百般呵護,上面五個姐姐也把他當成「活寶」對對待,因為弟弟如果哭鬧了,爸爸會不高興

小男孩長到五歲時,已經非常厲害了,經常拿起東西打人,和幾個姐姐對著干,撕扯姐姐的頭髮。媽媽在飯桌上吃飯,他抓起一把沙土灑到媽媽的碗里。有時候還搞惡作劇,在奶奶的小米粥里放很多鹽,奶奶最後沒辦法,只好把一鍋粥全部倒掉了。這仍然避免不了爸爸疼他的心,家裡好吃的,都要先給兒子吃,兒子不願意吃了,再分給幾個女兒吃。奶奶跟小江說過很多次,你不能這麼慣著他,小孩越慣,長大越不孝順。可是,小江沒聽進去,有了獨子的喜悅,沖昏了她的頭腦。

後來,男孩的幾個姐姐陸陸續續出嫁了,父母也給他張羅了婚禮,而且把家裡的一套房子過戶給了兒子當婚房,老兩口的住在小區內的另一套房子裡,本來想著守著兒子有個照應,沒想到的是,兒子隔三差五過來向老兩口要錢,每次都編不同的理由。如果不給,就推搡、打罵父母,有一次把父親的眼眶都打腫了。父親再也忍不住了,一紙訴狀把兒子告了,稱兒子不孝,沒有指望,打罵父母,決定與兒子斷絕父子關係,並要求收回自己給兒子的房產

看到一家人把關係鬧到這麼僵,讓人無比痛心,自己親生、親養的孩子,最終與父母走向了仇視的對立面。細想下來,這完全能怪兒子嗎?父母對兒子早年的寵溺,才知道他長大後的「六親不認」。

孩子不孝順,兒時多半有這幾個特點:

1、父母教育缺失

有的孩子很小就輟學出去打工,長年不在父母身邊,與父母的關係淡漠,父母也只能在電話中念叨幾句,事實上這樣的教育是缺失的。還有一些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孩子由老人代管,這並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的作用,孩子多數情況只解決了吃住問題,老人教育不一定到位,對孩子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父母寵溺孩子

如同上面的這位父母,生了五個女兒,喜得貴子,這種生兒子的代價過於昂貴,讓父親對兒子寵溺有加,可他哪裡知道,嬌生慣養之下,孩子不但不懂得感恩,還會肆意索取,慾壑難填,最終造成無法承受的地步,連自己的養老問題,都沒有了著落。

3、孩子總是優先

有些多子女家庭,父母給孩子貼上不同的「標籤」,對孩子區別對待,一方面會引起其他孩子不滿,感覺自己受到冷落,父母不是真心愛他;另一方面,也讓受寵溺的孩子,在父母營造的優越感之下,感覺高其他兄弟姐妹一等,什麼事情都得讓我優先,這不利於培養孩子們之間的親情關係。父母也會吃力不討好,沒有受到優待的孩子埋怨,受優待的孩子嫌不夠多。

4、什麼也不讓干

孩子慢慢長大期間,父母讓其做適量的事情。讓孩子懂得,自己也是家庭的一部分,享受到家庭的溫暖的同時,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參與到為整個家添磚加瓦的過程中去,這種從小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感的教育不可缺失

當然,佛教中講因果,父母在孩子兒時種下的善良的「因」,很大程度上會結出善良的「果」,當然,「惡因」同樣會結出「惡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EkXMm4BMH2_cNUgyg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