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大學四年,他們是如何把自己打造的如此優秀的?
大學本科四年,有人畢業後收穫了很多,也有人到最後一無所有。不得不說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存在差距,即使是處在相同的環境下,差距也仍然存在。也許每個人都是懷著最初的夢想進入大學的校門,但到四年後走出校門的那天,每個人又都懷著不同的情愫來回憶那四年的時光。同樣是大學四年,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何這麼大?
大一可以說是學生進入大學後成長最快的一年,因為要適應新的環境,學習新的東西。沒有了高中時的重重壓力,變得更加自由和放鬆。可能由於剛接觸新鮮事物,所以對很多事情都會有熱情,無論是加入學生會還是學習都會帶著新鮮感。但是有些人剛到大學就完全對自己放鬆了,不認真學習也不加入任何部門或社團,只一味地吃、喝、玩、樂,這樣下去自己會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有些差距是在不經意間形成的。
當你大二的時候,你想要好好學習,為將來考研或工作做準備。但是你會發現你在大一時養成的那些不好的習慣會在大二時緊追不捨。所以在大學想要好好地學習,那麼你應該在大一時就做好準備,不鬆懈。你總覺得留給自己學習的時間還有很多,其實你自己留給自己學習的時間真的不多。就像大學裡的期末考試,有多少人在考前那幾天不用拼盡全力複習?大部分人都是「臨陣磨槍」,而這就與那些平時努力學習的人形成了差距
別人能夠做好的事,其實自己也可以做好,如果自己沒有做好,那就是你自己的原因了。那些優秀的人不是天生就那麼優秀,他們也是付出一定努力的。有些與別人的差距我們雖然不能夠改變,但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努力來縮小那些差距。高考過後有人考上了那些國內一流的大學,有些考上了一個一般的本科,這就是差距。可能你們上高中時成績差不多,但是三年後你們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就是一點一點從小的差距匯成大的差距。
同樣是高中三年,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果。同樣是大學四年,為什麼有的人在四年後可以堅守著自己最初的夢想,在大學裡拿到了許多證書,成為了黨員,變為了一個在別人眼中優秀的人;而有些人卻忘卻了自己的初心,成為了當初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這種差距在現在的大學生中是很常見的,但最終的結果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你的一個好習慣可能會讓你比別人更優秀,而好習慣的背後,是一個人強大的自律性。
差距是可以拉大也可以縮小的。至於是拉大還是縮小,完全取決於你的做法,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才想到挽回。同樣是大學四年,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為何這麼大?各位讀者們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