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就是我們最好的期盼

2019-11-16     靜心簡語

只要你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就是我們最好的期盼

孩子的未來由自己決定,我們只是他們最後的依靠

  剛剛看到一個問題,說作為七零後的這代人,子女大多目前正在讀高中或者大學,那麼對子女未來有何期盼?這個問題,也許各有各的道理,但是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期盼也許只是期盼,孩子的未來還是有孩子自己來決定。

  我家孩子在上大二,高考的時候考的不是很理想,當時她想複習再考,猶豫了一番,還是覺得去上了。當時她是有失落情緒的,在她心中,也許自己的前途將會在這個不是多麼理想的大學開始一個不是多麼光明的未來。但是我們只是希望她能在一個新的起點上,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我們都是經歷過高考的人,而且是那種沒有擴招前,高校在本地錄取率不到百分之一的那種殘酷競爭,也親眼見過復讀七八年的複習生,那種殘酷的高考戰爭,在我們心中是有陰影的,所以我們不希望孩子在高考上過多的浪費時間。孩子的基礎是不錯的,就是臨門一腳差了一點,我們告訴她,進了大學,還可以繼續考研,也可以進行別的深造,大學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地方,我和她的母親上的大學也不好,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我們最後的努力和發展。

  孩子上了大學之後,也曾有過一些懈怠情緒,這種感覺像極了我上大學的感覺,就是當初那樣努力,對大學那樣嚮往,仿佛有那麼多夢想會在大學裡實現,但是結果發現,與現實相差太遠。我們曾經努力的大學,其實是非常乏味的,而大學只是我們一個逐步接受現實、融入社會的階段。

​  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也是就業雙軌制階段,大多數人會選擇接受分配,但是很多人想去人才市場參與火拚。因為當時就業壓力很大,能在人才市場殺出一條路的人很少,我也許算是比較劍走偏鋒的那種,還算是有些收穫。回到學校和一些低年級同學的交流,我說過這樣幾句話,大學要搞懂三件事:你能做什麼,你想做什麼,社會需要你做什麼。其實這也是我畢業後一直這樣走的。

  很多時候,我們有夢想,但是沒有能力,或者說社會不給你這種機會,我們都是在碰壁著。但是當我們將這三者結合起來時,我們會帶著夢想、腳踏實地、順應現實地去努力,「夢想是要有的」,它是我們的目標,也使得努力更有意義,但是我們要生活,就要量力而行,向著夢想前行。「萬一實現了呢?」這樣的萬一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對於我們的孩子,我起初用考研去鼓勵她,但是上學之後,我就不再提這事了。我想讓她為自己的未來尋找定位、樹立夢想,並為之努力,我們做父母的,只是他們最後的依靠,守住他們的底線就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人生規劃,我們的夢想不能強加給孩子,而孩子們,也有屬於他們這個時代的夢想,只要他們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就是我們最好的期盼了。

  靜心簡語2019.11.15.16:20於漢中(原創作品,嚴禁侵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7h3dW4BMH2_cNUgjgR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