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不孝順,看父母身上3個特點就知道,希望你家沒有

2019-11-06     蔓德育兒

孩子長大如果不孝順,父母的老年生活,可以用晚景淒涼來形容。

但我們都不是預言家,每個孩子也不是開箱出來的產品,做父母的不可能看到孩子未來的模樣。

那我們怎麼知道孩子孝順不孝順?

湖北京山縣一戶農家,在20多年前,生下一個兒子。在那個年代,對於農家人來說,生兒子畢竟是值得高興的事,做父母的懂得不多,但是儘其所有,給予兒子足夠的關愛。

人說"養兒防老",或許這話有些功利和私心。

但親子關係產生糾葛,最終父母的養育之恩是要報的。這便是基本的人性,也是最基礎的善念。

需知,烏鴉不祥,尚知反哺

但這家農戶的兒子長大之後,出去闖蕩,有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家庭,不再是山里人。也不能常常照顧父母。

父母的病危通知讓他臨時回到農村,父親吊著最後一口氣,或許想和兒子再相聚一些時日。

兒子卻告訴父親:"我只有7天喪假,你死還是不死?"

他父親當然逃不過生命終點的催促,但想必臨走時,內心是苦澀的。

有網友評論說這家兒子是白眼狼,死者為大,更何況是自己的父親。

其實,真正讓人困擾的不是這個兒子對父親的不孝,不孝的人很多,他都不能算最出格的。

真正讓人無法接受的是,為什麼其父親傾其所有的愛護孩子,卻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呢?

人心都是肉長的,但凡是個正常人,接受了父母多年的恩養,也會知道孝順父母。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樣板間,如果孩子身上有問題,大多數都可以從他的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想要判斷孩子長大是不是會不孝,就像這家農家兒子一樣,其實最重要的,是看看父母身上有沒有這3條特點,便能知道未來的境況。

第一,溺愛醞釀悲劇

父母給予孩子最毒的愛,就是溺愛。

可以理解,成為小生命的父母,是一件欣喜的事情,希望把全部的愛,甚至全世界都送給孩子。

而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毫無原則的,盡一切可能的寵溺,最終造成了晚景淒涼。

年輕人或許不太清楚,但也曾風靡一時的台灣女星狄鶯,就是溺愛悲劇的始作俑者。

狄鶯在節目中自豪地告訴大家,她的兒子孫安佐,到了11歲仍然睡在父母中間。並且對孩子,狄鶯有求必應,極盡一切努力去愛護。

最終,孫安佐因為在美國涉及非法持槍和疑似襲擊校園,被捕入獄。

用愛的名義,毀掉孩子的一生。最終換來的不會是孩子的反哺,只會是帶著惡意的反撲,因為錯誤的家庭教育,導致孩子最恨的人,竟是親生父母。

第二,父母對孩子使用暴力

偉大的19世紀英國詩人拜倫,寫出《唐璜》這樣的不朽佳作。他的一生可以說波瀾壯闊,讓人欽佩。

偏偏,他是個不孝子。

拜倫的父親是個酒鬼兼賭鬼,因為欠債拋棄了妻子和兒子,拜倫的媽媽因為被拋棄,對和父親長得像的拜倫產生了怨恨,不斷折磨拜倫。

直到拜倫意外繼承了作為男爵祖父的財產,搖身一變從"落魄戶"成為"公子哥",掌握財富的拜倫,會對僅剩的母親友善嗎?

想想他母親對他的傷害,想想那些或是直接的暴力,或是其他的"冷暴力",拜倫這個"不孝子"當的非常心安理得。

所以,有些父母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會當街因為一點小事打自己的子女。

以後指望獲得一份孝心,這就是痴人說夢了。

第三,父母自身就缺少孝心

有人說世界變的太快,人心越來越冷漠。

這種冷漠,不僅是陌生人之間,在城市裡建築林立的環境里,人心都像築起高牆。有時候,親生父母子女之間,都會淡化血脈的連接。

小王每個月給父親轉1500塊的生活費,但一年就去看父親兩次,有時候過年會出去旅遊,不太願意和父親接觸,甚至電話都很少打。

小王的兒子已經8歲,和爺爺沒有什麼交集,不算親密。

直到有一天,父親老宅的街道給小王打電話,要他趕緊過去,他爸爸一個人死在屋裡都好幾天了。

而這一切,小王的兒子都看在眼裡。

當這種冷漠成為理所應當,可想而知,小王的不孝,會很自然地流傳到兒子身上,再重複小王和父親的境況。

中國有句老話"身正不怕影子斜",只有做父母的與人為善,與子女為善,才能收穫"孝順的"果報。

中國還有句老話"上行下效",父母是怎樣的人,會直接體現在子女身上,最終這一切的因果,又會作用在身為父母的晚年。

俗話說"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父母們仔細想想自己身上有沒有這些特點,不要讓家變得冷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2MUQm4BMH2_cNUgCZ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