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歲喪父,16歲從藝,25歲被2個男人逼死,魯迅為之痛惜

2019-11-07     說歷史的女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1006期)在民國的傳奇女子中,有一位非常特殊,她美貌絕倫,但人生十分坎坷:她6歲喪父,16歲從藝,25歲時卻被兩個男人逼死,讓無數人痛心;尤其是,她的死還讓魯迅先生為之痛惜和震驚。那麼此女是誰?她究竟有什麼值得讓人還念的?本期分解。

(一)一場傳說中的葬禮

她的故事必須從她死後開始。

是的,這是一場葬禮。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活在世上的價值有,就體現在他死後的那個瞬間。所謂蓋棺定論,一場葬禮,往往已經說明了一切。

1934年,3月14日,在中國的標誌性城市,大上海,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隆重葬禮。送葬的隊伍達3里多長,有30萬人送葬。這場葬禮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為了什麼大人物,什麼政治人物,或者什麼大師級的人舉行的,而只是為一個藝人,一個普通的女子舉行的。

還要指出的是,當時為她抬棺的竟然都是上海灘的名流,有金焰(影帝)、孫瑜(著名導演)、費穆、鄭君里、吳永剛、蔡楚生(國際級大導演)、黎民偉等,達12位之多!還有,在當天竟有7個人(也又說是4個人)為她自殺身亡!理由竟是:「既然她已離去,我們也沒有理由活在這世上!」

而且這場葬禮還驚動了世界。第二天,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時報》,也在頭版頭條報道了她的葬禮,標題是:《近代國際上之最大葬禮》。

不錯,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個電影演員阮玲玉。

那麼,阮玲玉,一個電影演員,如何有這麼高規格的葬禮呢?

(二)民國八大奇女中的唯一

民國出奇女,但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有八人,即聞名遐邇的「四大才女」和「四大美女」。做為四大美女之一的阮玲玉,在八人當中是個最獨特的存在。她的一生中,有幾點是其餘七位所不具備的,是唯一的。比如,她是最短壽的,僅僅活了25歲,成為「紅顏薄命」的典型。但這不是主要的。

阮玲玉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她的出身。其餘七人都是出身名門大戶,至少是書香門第;而阮玲玉是唯一出身寒門的。而出身,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當然也不是絕對的),一個出身富貴的人,他在受教育方面,在生活上,在事業的起步上,是一個寒門子弟所無法比擬的。也就是說,相對於其他七名女子,因為出身,阮玲玉的人生要更加艱難;事實上,她的人生也最坎坷。

阮玲玉,原名阮鳳根,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南蓢左步頭鄉,1910年4月26日生於上海。

阮玲玉的父親阮用榮,是上海浦東亞細亞油棧的一名普通工人。出生在寒門也就算了,不幸的是,在阮玲玉僅6歲時,父親就患肺癆去世。童年喪父,阮玲玉經歷了人生的第一大不幸。

阮玲玉7歲時,隨母親在上海一家姓張的大戶人家裡做女傭,自此她的階級屬性或者社會地位再次被定格。就是做人家的「下人」。

不過家庭的不幸並沒有讓阮玲玉過早地「消失」,做為一個獨特的人,自幼聰慧的她還是沒有失去追求人生價值的意識和自由。她要求讀書。母親也看到了這一點,想讓女兒擺脫下等人的命運。於是在東家的幫助下,以半價學費的優待,進了美籍傳教士創辦的崇德女校(東家即張家老爺是此學校的校董)。所以阮玲玉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按常理,她該有個不錯的前途。

然而,悲哀的是,她的容貌毀了她。本來對於一個女性來說,美麗應是她的資本。可對於阮玲玉卻恰恰相反,如果她長得丑,也許她的人生會充滿平和,縱不會有鮮花,也不會有太多的荊棘。然而,阮玲玉太美麗了。即便說她是民國第一美人,也不過分。在民國,她能力壓傾國傾城的影后胡蝶,位列四大美女,也是名副其實的。而在四大美女中,相對於林徽因的清秀,陸小曼的明媚,周璇的華麗,阮玲玉只能用「迷人」來形容。

首先被她迷倒的就是東家的四公子張達民。阮玲玉還不足16歲時,就被大他6歲的張達民纏上了。雙方儘管只差6歲,但卻是成年人和未成年的差距。當時情竇初開的阮玲玉對愛情當然還沒有什麼真正的理解,便被善於甜言蜜語的張家公子輕易地俘獲了芳心。張達民之父知道這事後,為了兒子的前程不被「紅顏禍水」毀掉,竟把阮玲玉和母親從張家趕了出來。

如果她們母女真的被絕情地趕走,倒也是阮玲玉的造化。可惜的是,不死心的花心大少張達民卻瞞著家裡,將阮家母女在另外的地方(北四川路鴻慶坊)安排了住處。這在當時來看,走投無路的阮玲玉和母親似乎應該感謝張達民。事實上,她也是這麼做的。

於是,16歲的阮玲玉便和張達民同居了。一個天真的少女,跟上一個紈絝子弟,悲劇一開始就已註定。

他們當時的生活費用全靠張達民從家裡所得的月份錢,而張達民卻是個不學無術、只會吃喝玩樂的人,這點錢很快就被他揮霍完了。為了生存,阮玲玉只有自己出去找工作。

(三)一個明星的誕生

開始,阮玲玉是幸運的。她順利考入明星電影公司時,還不到17歲。她當年就在影片《掛名夫妻》中完成了處子秀。她驚為天人的容顏,和極具天才的演技,一下就征服了當時的電影界。接著,她在《北京楊貴妃》中同已經成名的楊耐梅聯袂演出,再獲成功;再接著,又同胡蝶(還未成名)等合演《白雲塔》等影片,再鑄輝煌。她可謂一出道就迎來了滿堂喝彩,一路順風。這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

然而事業上的成功,不代表生活上的成功。阮玲玉成明星了,有錢了,而那個只會花錢的張達民更加得意了,他把阮玲玉當成了搖錢樹。他整日花天酒地混日子,阮玲玉看到的只是絕望。

另一方面,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阮玲玉再次因她的美麗而惹禍。1932年,上海發生了著名的「一·二八」事變,國軍的十九路軍同日軍展開激戰,上海處在一片戰火之中。阮玲玉所在的聯華電影公司攝影場被毀,為了生活,她攜家去香港避難。此時,一個叫唐季珊的男人出現了。他是個富有的茶商,後成為聯華電影公司的大股東。他也早被阮玲玉的美貌所傾倒。又是一番甜言蜜語,限於無助、苦惱中的阮玲玉開始跟唐季珊接觸。

而唐季珊也是個不折不扣的花心蘿蔔。他早已結婚,而且現在跟他同居的情人也是一位大明星,即有影后之稱的張織雲。他此時拋棄張織雲,開始對阮玲玉展開情感攻勢。

儘管在電影里,阮玲玉是「強者」,但生活中,特別是在感情方面,她是個弱者。面對唐季珊的誘惑,對張達民失去信心的她,感到自己找到了歸宿。她如一隻小羊再次被一隻餓狼捕獲。回上海不久後,阮玲玉就慨然離開不值得依靠的張達民,搬到了唐季珊在新閘路為她買的一幢三層小洋樓里,開始了她認為的新生。

然而這幢豪華的小樓,最終成了埋葬阮玲玉的「香冢」。

(四)瞬間的輝煌和永恆的墜落

阮玲玉天真地認為,從此她找到了靠山,找到了幸福,甩掉了張達民這個包袱。可是她錯了,癩皮狗是甩不掉的。而張達民就是一隻地地道道的癩皮狗。

當張達民得知阮玲玉又攀上了一個富翁時,他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活著似乎就是為了向別人索取的,他就是一台「榨汁機」。他又向阮玲玉伸手要錢。若不給,就把你以前的事情抖出來,未婚同居之類,壞你的名聲。而阮玲玉是很看中名聲的人。所以,她忍氣吞聲,給就給了。可是她哪有那麼多錢讓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永無休止地揮霍啊。於是她想反抗,就把這事向唐季珊明說了。唐季珊當然不是好惹的,就不買張達民的帳。

於是,張達民開始反攻了。開始向阮玲玉公開敲詐。他竟然說阮玲玉曾經竊取了他價值3000多塊錢(當時的3000塊錢不是個小數)的財物,拿到了唐季珊處。並聲稱,若阮玲玉不還他錢,將把她告到法庭。可唐季珊知道後,不但不給張達民錢,反而揚言要把他告到法庭,告他誹謗罪。

阮玲玉已成了公眾人物,她很愛自己的名譽,她是絕不想鬧到這一步的。可是唐季珊固執己見,和張達民真刀真槍地乾了起來。雙方對簿公堂,新舊男友(阮玲玉跟這倆渣男都沒有結婚)互掐,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讓阮玲玉不僅大為尷尬,而且倍受傷害。可她無可奈何,無力阻止雙方。只能默默忍受,把眼淚往肚裡咽。

最終唐季珊告張達民誹謗,因證據不足,輸掉了官司。張達民得意之餘,更是恣意妄為,接著他變本加厲,再次將唐季珊和阮玲玉告到了法庭。這次更加囂張,竟然告二人通姦,而且要求阮玲玉親自出庭應訴。這件事被上海各大報紙爭相報道,把阮玲玉推向了風口浪尖。她豈能受得了這個打擊?她決定以決絕的手段來報復張達民。

不過她當時還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因為,她還有唐季珊這個靠山。而一件事的出現,成了最後的引線。

就在阮玲玉身心俱疲之時,她發現唐季珊的背叛。

唐季珊背著她又跟另一位女明星纏在了一起。而她還是自己的閨蜜,也是鄰居,著名影星梁賽珍。阮玲玉失去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唯一剩下的就是絕望。

不過關於阮玲玉的自殺,還有一個背景。就是她剛拍過一個電影,堪稱她的代表作的《新女性》(導演是蔡楚生)。影片的女主人公是以當時的一個女明星為原型塑造的,她叫艾霞,因為被傳同別人的緋聞,不堪輿論的壓力而自殺,時年22歲。阮玲玉把艾霞演火了,或者說是演活了。此片成了經典。而一年之後,阮玲玉就像《新女性》的主人公一樣,或者就像她的原型艾霞一樣,也選擇了自殺。

當時這部《新女性》還在熱映。而這時,張達民和唐季珊對簿公堂,把阮玲玉推向了輿論的漩渦。人們把曾經的影星艾霞,把《新女性》中的主人公,把飾演她的女主角阮玲玉扭在了一起,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原來這個大明星阮玲玉跟她們一樣風騷啊,她的「風流韻事」傳遍大上海的每一個角落……

是現實還是虛幻?是演戲還是事實?

這簡直是命中注定。

1935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這天,阮玲玉在那個豪華的三層洋樓里,跟《新女性》的女主人公一樣,自殺了。阮玲玉很決絕,她吞食了30片安眠藥。只留下了兩封遺書,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25歲。3月14日,阮玲玉的靈柩從上海萬國殯儀館移往閘北的聯義山莊墓地,於是出現了開頭那個隆重的葬禮……

(五)魯迅對阮玲玉之死的痛惜

阮玲玉死前留下了兩封遺書,其中一封遺書中兩次提到「人言可畏」。就是說,她的死是因為她受不了人們對她的冷嘲熱諷,受不了那些小報對她的肆加誹謗和傷害。為此,魯迅先生還專門為阮玲玉寫了一篇長達1900多字的文章,對她充滿同情和惋惜,對「人言可畏」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此文即《論「人言可畏」》,發表在當年的《太白》半月刊上。

文中對那些沒有責任,胡亂傳播小道消息、肆意詆毀別人的小報進行了嚴厲的抨擊;也對那些以別人的隱私為樂事,喜歡談論別人所謂「醜聞」的小市民進行了嘲諷;同時也對像阮玲玉這樣的弱勢群體給予充分的同情。

魯迅先生說,上海的那些大報和小報上所登的社會新聞,「但有一點壞習氣,是偏要加上些描寫,對於女性,尤喜歡加上些描寫……這些輕薄句子,若加之村姑,大約是並無什麼影響的,她不識字,她的關係人也未必看報。但對於一個智識者,尤其是對於一個出到社會上了的女性,卻足夠使她受傷,更不必說故意張揚,特別渲染的文字了……無論你怎麼描寫,在強者是毫不要緊的,只消一封信,就會有正誤或道歉接著登出來,不過無權無勇如阮玲玉,可就正做了吃苦的材料了,她被額外的畫上一臉花,沒法洗刷……我們又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那麼,大概就又知她的以為「人言可畏」,是真的,或人的以為她的自殺,和新聞記事有關,也是真的。」

當然魯迅也談到阮玲玉的自殺值不值的。他說,「至於阮玲玉的自殺,我並不想為她辯護。我是不贊成自殺,自己也不預備自殺的。但我的不預備自殺,不是不屑,卻因為不能。凡有誰自殺了,現今是總要受一通強毅的評論家的呵斥,阮玲玉當然也不在例外。然而我想,自殺其實是不很容易,決沒有我們不預備自殺的人們所渺視的那麼輕而易舉的。倘有誰以為容易,那麼,你倒試試看!」

魯迅對阮玲玉的自殺,不僅痛惜,而且理解,而且還佩服她的勇氣,她的決絕。她的死,也是對那個世界的控訴,對世人冷漠的憤怒!

不過,後來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傳說,說阮玲玉的那兩封遺書是假的。當時阮玲玉雖然有被輿論殺死的嫌疑,她是愛惜自己的名譽,痛恨那些小報的惡意炒作,不堪忍受輿論的壓力,但還不至於死,她的死另有原因。

阮玲玉自殺之後,唐季珊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偽造了有關「人言可畏」的遺書。因為他也是「殺死」阮玲玉的兇手。當時,一方面,由於唐季珊另覓新歡;另一方面,他把跟張達民的糾紛所帶來的一切惡果都歸於阮玲玉,對她十分怨恨,經常罵她,甚至出手打她,不把她當人看。阮玲玉在張達民的糾纏和陷害之下,又遭唐季珊的無情傷害。對愛情,對人生終於徹底絕望,才在輿論的壓力下最終走向了死亡之途。

所以說,張達民和唐季珊這兩個渣男才是害死、逼死阮玲玉的罪魁禍首,輿論的壓力只是添了一把火。

最後要說的是,一代影星阮玲玉無愧於那個隆重的葬禮。她曾是中國電影界的一段輝煌,在她短短的一生里,從藝僅9年,便出演了29部電影,幾乎每一部都有精彩的演繹,除《新女性》外,還有《故都春夢》《神女》等影壇的不朽經典,她是中國電影默片(無聲電影)時代的一個絕對的傳奇。

​她有理由得到魯迅先生的讚賞。她塑造了許多下層、底層婦女的形象,有女工、教員、藝人、村婦甚至舞女、妓女等,她表現了她們的悲慘命運,是對那個時代的形象的闡釋;只是,她本人也逃脫不了那個時代的魔掌,做了那個時代的犧牲品。

阮玲玉的一生是悲慘的,是短暫的,也是輝煌的;她的墜落,本身就是一種永恆!

(文/說歷史的女人·冰島啖冰)

參考資料:《阮玲玉傳》《一代影星阮玲玉》《論「人言可畏」》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274SG4BMH2_cNUgVL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