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守巴蜀的秦朝兵將失蹤幾千年,原來他們埋葬在這裡

2020-01-13     黃猛銅仁報道

蜀地成都,東邊有座山,延綿200公里,山脈狹長,南北縱橫宛如龍身,是岷江與沱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所以在三國魏晉時期,此山也叫分棟山,而今他卻有個更好聽的名字,龍泉山。龍泉山下有座城,名龍泉驛,是成渝古道上的重要命脈,古時候巴蜀通達,有五鎮五驛九鋪兩關一崗一坳三街子,其中的五驛中,就有這個龍泉驛。



追溯龍泉驛的歷史,卻要到上古時期。先秦以前,此地為蜀國轄地,與三星堆和金沙所繁衍的巴蜀文化一脈相承,直到秦國張儀滅蜀,上古蜀文化漸漸遠去,夕陽西下,冷風悽厲,這千古之前的文明,在與中原文明的融合中,在殘酷的血與刀的碰撞中,埋沒到了黃土之下,再也不為人所知,再也不為人所曉。

公元前的一天,在蜀地滄桑的古道上,出現了一群長途跋涉者,他們有的面目憔悴,有的雙目茫然,有的則無語沉寂,只是靜靜的邁著沉重的步伐,行走在蜀道上。他們中有秦國相國呂不韋,有富可敵國的趙國卓氏、魯國程鄭,有滿服盔甲的兵士,更多的則是衣衫襤褸、戴著鐐銬的罪犯。他們將要去的地方,正是蜀國的成都,他們要去開荒拓土,要去傳播中原的文明。



誰也不知道到底是古蜀國的文化更先進?還是中原的文明更先進,但是在列雄爭霸的春秋戰國中,失敗者註定消散於歷史的煙雲。張儀當年滅蜀,已經將古蜀國的文明一同毀滅,後世秦朝的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其實早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已經督促張儀在蜀國執行。所以,這群遷徙而來的人,他們將開啟蜀國新的時代。

可惜的是,秦朝統一天下後,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就被漢朝所替代。秦在巴蜀所遺留的文化,被新的時代所接納,被新的人物所改變,秦國派到巴蜀來的軍隊,似乎也跟隨秦朝的滅亡而消失,數千人的軍隊竟然憑空就在巴蜀失蹤,他們究竟去了哪裡?其實,秦國滅亡巴蜀之時,秦王就在成都築造城池,而把守這座城池的除了巴蜀本地的甲士,秦國遷徙而來的那數千兵將,也是其中的重要力量。自惠文王開始,持續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六國貴族們亡國以後的歸宿,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巴蜀,那麼秦國必然會用大量的士兵們,來監控和管理這些六國貴族。如此看來,其規模必不會少,那麼之後的成都,兩千多年,竟然極少有秦朝軍隊的記錄,他們到底駐紮在什麼地方呢?



數千年的兵荒馬亂,數千年的風雲變幻,人們只是記住了巴蜀的沃土千里,天府之國,卻再也想不起那些曾經駐守在此的將士們。沒有哪位史官們會刻意的去追尋巴蜀的淵源,那些秦國的兵士們或許並不心甘,他們為之奮鬥的國家,他們為之生存的土地,都不斷的召喚著他們的醒來。

時間到了20世紀90年代,成都龍泉山下,發現上百座古墓,面積近萬平方米,根據考古學家們的分析,這些墓葬正是2000多年前戍守成都的秦國士兵,他們來到龍泉山下,戍守邊疆,開荒拓土,卻將生命永遠的留在了這個地方,再也沒有回到他們的故土。



在某個黃昏下,他們站在龍泉山下,望著遙遠的東北方向,那裡有他們曾經的家鄉,可是他們卻再也不能回去,當生命走到盡頭,除了墓葬朝向那裡,他們別無所求。即便墓葬里何其的簡陋潦草,即便只是給他們幾塊簡單的槨板,他們只是希望朝著那個方向,用士兵們最卑微的方式,向曾經的祖先致敬。一支又一支的秦國軍隊,越過險峻的秦嶺,跨過天塹的劍門,在無數次戰爭與和平的輪迴中,在無數次的期待與回望中,在這裡,成為了孤獨的守護者,守護著巴蜀和他們心中的夢想,寂靜如斯,永不言語。


海叔說春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zrfnG8BbDmBVZuPwc-S.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