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而燦爛,這樣的建築「最民國」

2020-07-17     藝術是非

原標題:輝煌而燦爛,這樣的建築「最民國」

圖文選自:美在MZ

民國是中國百年近代史上最燦爛多彩的多元化發展時期,其中自1927年至1937年這段歷史時期還被後代歷史學家譽之為「可與中國春秋時代媲美」的「黃金十年」。

民國,是中國建築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的建築,既有對傳統建築體系的繼承,又有對西方建築思潮的吸收;既保留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又融合了當時人的需求。

民國建築,是指民國時期南京地區興建的包括官方和民間私人各類建築的總稱,也是中國近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建築風格有折衷主義、古典主義、傳統中國宮殿式、新民族形式、傳統民族形式及現代派及六種。

民國時期,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上海、天津、廣州、青島、大連、長春、瀋陽、哈爾濱等城市的建築更多的體現的是「西化」,尤其是上海,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館」。

這些建築對這些城市而言,並非是城市歷史發展的必然,也不是城市歷史文脈的延續,它們或多或少帶有一種政治上、文化上強加的色彩,有被動的成分在裡面。

民國建築對於吊燈的應用令今人望塵莫及。陳丹燕在《成為和平飯店》里如此描述上海外灘這間負有「奢華與藝術之最」盛名的和平飯店裡的燈光:「那燈光讓我見識到,原來燈光也可以是兼有炫耀與雅致的複雜含意的一種物質。」

一襲淡雅端莊的旗袍,溫柔了一個時代的記憶;一輛舊時代里的黃包車,演繹老上海十里洋場的絕代風情。從吊頂里透出的明亮燈光夾雜著水晶吊燈散發出的金色光芒,從空中澄澈地流瀉下來,溫暖而明亮,仿佛聽到了上海和平飯店裡懷舊的爵士樂。

民國時期,建築師大家輩出,海外留學歸國人才、先鋒建築事務所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生;呂彥直,楊廷寶、童寯、陳植、梁思成等建築明星璀璨,留下的民國建築風格至今影響著今天的建築設計。

民國建築一般為磚混結構,這種結構是指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附壁柱等採用磚或砌塊砌築,柱、梁、樓板、屋面板、桁架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

這樣的結構有著延伸了建築的使用空間、降低了建築的建造成本以及優秀的性能等優點,但是磚混結構承重結構為粘土磚,其生命力不如以明清等磚木結構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建築。

上海海關大樓

天津利順德飯店

南京國民大會堂舊址

南京民國政府·總統府舊址

南京金陵大學北大樓舊址

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舊址

南京中央體育場舊址

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舊址

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舊址

回望歷史,幢幢建築像是刻在大地上的印記。歲月的消逝,時代的變遷,有的印記消失了,有的留下來。

民國建築,是刻在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的印記,時光在流轉,建築卻依然閃爍著光彩。

註:本文素材來源:最陶瓷(ID:zuitaoci),十分感謝作者的悉心編寫。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nbTYHMBd4Bm1__Y6Q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