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關閉港口去法國談判,被上海和埃及的繁華震動,不再做井底蛙

2020-07-15     我說今史

原標題:他為關閉港口去法國談判,被上海和埃及的繁華震動,不再做井底蛙

橫濱,人口僅次於東京都市區,亦為日本人口最多的市級行政區。

江戶幕府末期,它只是人口100餘的小漁村。1858年,也就是下田和箱館開港4年後,神奈川亦開港。第二年,橫濱港正式啟用。

一、攘夷亂局

數年之間,這裡成為日本對外貿易的中心,城市一片繁榮景象。外國商人來來往往,本地商人笑口常開。

然而,就在橫濱之外不遠的農村,農業已然陷入凋敝的境地,農民起義不斷發生。

更不要說那些不爽外國人的武士、浪人一波又一波的攘夷行動了。

1863-64年間,整個日本的形勢,鬧騰不已。

外國的入侵,幕府無力應付,孝明天皇地位意外上升。他是公武合體派,不願在攘夷派的簇擁下推翻幕府,而是想通過朝幕聯姻,一起對付列強。他不斷發布攘夷令,使得局勢更為複雜。

幕府本就焦頭爛額,為了聯合朝廷,不得不虛與委蛇,明知打不贏,還說要得要得,我們跟列強幹。我們先把開放的橫濱港鎖起來。

急先鋒薩摩藩炮擊英國商船,英國人派兵打了過來。雖然薩摩武器不如人,但借著大風好天氣,使得英國的損失更重,受到朝廷的表彰。但是,薩摩知道,還是得學西方。

與薩摩在其它方面有衝突的長州藩,卻在攘夷方面沒有本質區別。他們封鎖下關海峽,也炮擊外國商船。英法美荷正在準備給他們一點教訓。

正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大事。

法國一名士官和兩個隨從,在橫濱周邊受到浪人襲擊,法國士官身死,兩人逃走。

(被占領的下關炮台)

於是,橫濱一時之間取代京都和江戶,成為旋渦的中心,閉港與殺人案,結合在了一起。

二、閉港談判

殺人案好解決,無非是抓人賠錢,但閉港一事,卻極為難辦。

因為當年開港,是條約規定的啊。天皇和尊王攘夷派可以吼著馬上把橫濱給我關了,把洋人趕走,但幕府這麼多年跟外國人打交道,知道這個現代世界,不能像以前一樣亂乾了。

於是,他們請來美國和荷國領事,說我們談談閉港的事。

荷蘭跟清朝一樣,是日本閉關鎖國時代,兩個有限貿易的國家,交往了幾百年,而美國,則是叩開日本國門者,大家都是老交情,先找他們,可能談得成一些。

幕府的理由是這樣的——

當時橫濱開港,是試驗性的。現在,導致周邊貧富不均,農民不爽;攘夷派不斷殺人鬧事,顯然,橫濱的開港試驗,是失敗了。

我們知道,要想日本發展,必須跟世界做生意。但做生意,得有一個好的國內環境,現在日本一團亂,怎麼做生意呢?為今之計,不如先把橫濱關了,再想其它辦法。

看起來,這還蠻有道理的,徐圖進取嘛,但兩國領事都干脆地拒絕了。

好不容易搞到了貿易機會,不能就這樣失去。如此一來,得損失多少真金白銀啊?

他們說,如果關了橫濱,後果自負。

就在美國荷蘭不講人情之時,法國人來了。

他們提議,派個使團到法國去吧,我們來談一談。

三、深受震動的談判團

幕府如得救命稻草,還是浪漫的法國人有人情味啊——我們殺了他們的人,他們卻還幫我們呢。

於是,以專門負責與對外交涉的外國奉行池田長發為正使,一支34人的使節團,在1863年12月出發了。

池田長發,從小聰明,學習很好,先後任幕府重要職務,此時,他才滿了26歲不久,妥妥的青年才俊。

(有點高傲的池田長發)

他們的首站,是上海。

這個東方冒險家的樂園,一下就把池田長發驚呆了。此時上海開港已20餘年,發展一日千里。海上船來船往,街頭店鋪林立,街上人潮洶湧。

池田長發覺得,這應該就要是我們未來的樣子啊!

看到上海的繁華,他對攘夷事業的信心,丟了一大截。如果攘夷是要回到小國寡民,那是對人民不負責任。唯開國,才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上海,他遇到了又將往日本的英國領事阿禮國。

這傢伙聽到池田長發對日本國內近段情形的介紹,出了個餿主意。說,不過幾個人吼一吼,你們就要改變開國的政策?沒得說,殺幾個人立立威,就好辦事了。

可攘夷派不是沒殺過啊。新選組專門殺攘夷派呢,可他們似乎是越來越多,越來越不怕死了。

池男長發曉得,阿禮國的搞法,不適合文明社會了。

離開上海,他們一路往南,又往北,經紅海,到了埃及。

此時的埃及,因為改變而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工廠吐著濃煙,火車噴著白霧,四處一片繁忙。

都說日本人愛洗澡愛乾淨,池田長發在埃及的土耳其浴室洗過澡後感慨,連一個錢湯都能搞得如此先進,房間裡如此乾淨,我們真是望塵莫及啊。

(池田長發使團在埃及)

之後,他們又訪問了金字塔,還在下面照相留念。

可以說,上海與埃及的經歷,使池田長發等人覺得,攘夷終是噩夢,開放才有未來。

不過數月之間,他觀點,已經大變了。

到了法國,當傳說中的巴黎如一副畫卷在他面前徐徐展開,大概,池田長發,就差跪倒膜拜了。

此時,他已完全忘記了自己的任務,是來談橫濱閉港之事的。

於是,他超出自己權限,跟法國人簽訂了一紙條約。

包括,賠償法國中士家庭撫恤金12萬法郎;賠償因在下關炮擊法國商船的14萬墨西哥銀元,幕府出10萬,長州出4萬;一旦長州亂鬧,法國要在武器方面,支援幕府;擴大貿易,減少稅金……

之後,池田長發覺得,其他國家根本沒必要去談了,這樣的抵抗,毫無意義,乾脆早點回國,去告訴他們現在世界是什麼樣子,別當井底之蛙了……

他們簽約的消息傳回國內,幕府狂怒,這可怎樣向熱血百姓和朝廷交待啊。

於是,給池田長發打電話說,別回了來,管你到上海還是南洋,避難去吧你。

池田長發抗旨不遵,準備好了呈報幕府的長文,等著受處分。

自然,不處分他,難平攘夷民眾的怒火。

他的領土,被收回600石——他總共才1200石;撤職,隱居。

儘管池田挨了批,但他的建議還是擺上了幕府案頭——

向歐洲派公使;

不僅與歐美,還要與世界各獨立國簽訂和親條約;

政經軍事,均需向西洋潛心學習,多派留學生;

開辦與西洋一樣的報紙、通信聯繫,使彼此情報、消息相通;

准許日本百姓出國通商,且當多了解他國學問。

1864年10月,也就是池田長發回國兩個月後,英美荷法等國提請日本朝廷批准新的通商條約,開放兵庫和大阪通商。朝廷和幕府爭吵紛紛,莫衷一是。

11月,四國聯合艦隊自橫濱出發,前往兵庫。

幕府老中們經過商議,決定可以開港。

但此時站在皇室一邊的一橋慶喜,就是後來的德川幕府第十五任將軍也是末代將軍德川慶喜,認為未經程序,幕閣會議的決定,無效。

(池田長發)

之後,還由朝廷下令,處分了幕府相關人員。

幾百年來,都是幕府將軍處分不聽話的朝廷大員,現在的做法,簡直是石破天驚。

此時,在京都的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不想陪大家玩了,要求辭職,自然不被獲准。

但一橋慶喜並不想閉關,他只是希望借天皇命令開國而已。

一橋慶喜策動天皇簽約,並與大臣激烈爭執。

說如果不簽,國家將亡;如果你們不答應,我就只能在你們面前剖腹了。

外有大兵壓境,內有以死相逼,天皇沒了辦法,終是批准了兵庫等地開港的條約。

這也說明,皇室已從攘夷,變成了開國。

儘管,是被迫的。

這也與幾年之後的明治維新,是一脈相承的。

之後,以朝廷之命,幕府對不聽話的長州藩,進行了第一次征伐。

而橫濱閉港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nNoVXMBd4Bm1__YqxU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