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大荔黑布林滯銷謊言」被戳穿,賣慘背後受傷的是誰?

2019-08-15   花樣長安

這張圖,就是新童話《陝西大荔黑布林滯銷》 的始作俑圖。這個謊言經過不斷的改頭換面,最近一直出現在我的朋友圈中。

作為一個地道的大荔人,從一開始我就抱著懷疑的態度。有朋友轉發文章問我,真的假的?我都會嗤之以鼻,大荔啥時候成了李子的主產區了,既然還能大面積滯銷?這不是開玩笑嘛。

沒想到這個謠言越傳越大,上度娘一搜,滿篇都是陝西大荔黑布林滯銷的內容。著實讓人體會了一把什麼叫眾口鑠金 、流言可畏

很多熱心的朋友,抱著支持三農的善心,買回了一箱箱的黑布林,你猜結果如何?一咬開滿口的酸澀,難吃的要死,轉手就扔垃圾堆了。發誓從此以後再不買黑布林,再不當好心人。

謊言是從何處爆發的?

7月10日,「閱農」發了一條推送,《求助!陝西大荔黑布林遭遇市場危機別讓烈日下辛苦勞作的貧困戶血本無歸,政府發函,請求大家轉發支持!》,內容和官媒微信公眾號一模一樣,這條推送的閱讀量是7萬。

文章中還展示了大荔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函件。

文件中提到了農副產品滯銷的現狀。9號發布的函,10號閱農就發了大荔黑布林滯銷的消息。

大荔縣部分農副產品滯銷,跟大荔縣黑布林滯銷,是兩個概念。大荔縣的農副產品中,黑布林不算是支柱產業,通過狸貓換太子,農副產品滯銷就變成了黑布林滯銷

總之,這條黑布林滯銷的消息,在5天後,出現在了半月談微信公眾號的推送文章之中。有官媒背書,大荔黑布林滯銷的事情,一下子就給坐實了。

相關部門出具公函,希望能有電商平台來幫助果農售賣農產品,是出於好意。

但這個謊言,從那條滯銷文章發布那一刻開始,就失控了。

黑布林滯銷風暴很快就席捲了陝西。

黑布林真的滯銷嗎?

「我已經賣了8畝多了,還有2畝沒有賣,收入30000多元,平均下來一斤1塊錢。」68歲的臨渭區故市鎮王家村的果農楊水琴告訴記者,她家的果園今年比去年賣的好多了,根本不存在滯銷的事情,只是價格沒有原來好,有些人不願意賣。——摘自西部網訊

通過記者的採訪,我們能大致判斷出,今年的黑布林並不存在滯銷的問題。加之本次「黑布林滯銷」謠言的帶動下,電商平台紛紛出手,眾多獻愛心的消費者紛紛買單,因此大荔的黑布林基本已經售罄。

加之大荔的黑布林種植本來就算是個小產業,因此也不存在如此這般的滯銷。

但截至今天,這個謠言依舊還在網上不斷的傳播和發酵,那背後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呢?

謊言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四個字「賣慘營銷」

最近幾年,在生鮮電商席捲全國的情況下。很多電商為了促進銷量,不惜一切代價。效率最高,效果最明顯的當屬賣慘營銷模式

通過調動大眾的善心,往往事半功倍,很快就能將手中的水果生鮮賣掉。這個發現仿佛讓電商平台找到了夢寐以求的「點金術」。於是乎,不管是不是滯銷,是不是供大於求,都被電商無一例外的變成「賣慘」營銷宣傳。七十歲的老大爺抱著白菜苦。六十歲的老大娘上街買桃子,十歲的小姑娘拿著自己的西瓜換學費......,花樣翻新,令人無暇分辨真偽。

賣慘好處一、最有效果,一旦搭上賣慘宣傳,很容易就引起關注,從而順利把手裡的東西換成白花花的銀子。

前面提到過的這次「大荔黑布林滯銷」的始作俑者,「閱農」平台29.8元十斤的黑布林銷售量轉化超過15萬單次,這個數據確實可怕啊!

賣慘好處二、通過滯銷的宣傳,可以讓當地農作物的價格產生波動,直接降低了電商的採購成本。這次「黑布林滯銷」宣傳,很多果農反映自己的果子賣不出去,電商藉機壓價,讓自己根本就沒有賺到錢。

賣慘好處三、博一個好名聲,順便還可以留存一部分轉化客戶,提昇平台品牌、提升客單轉化率,順便還吸納一批新客戶。真是好處多多啊。

以上三點就足以讓這次「陝西大荔黑布林滯銷」背後的黑手呼之欲出了吧!

結語:但莫忘了一句古語:「搬起石頭會砸自己的腳」。當「賣慘營銷」過度消費了大眾的善心,不僅電商平台丟了商譽,損失了客戶。最終讓真正農作物滯銷的農民失去了唯一可以售賣的渠道和可能。

這樣的昧心錢,你掙的心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