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興起,馬拉松——這個以往並不吃香的體育項目,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並且很快就火遍了全國!
圖片來源網絡
政策支持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行動方案(2017年)》。該方案提出:
要完善支持政策,做好賽事服務保障,促進馬拉松、自行車等大型群眾性體育賽事的發展。
當國家政策支持的時候,這個體育項目必然發揚光大。我們的國球桌球運動、喜聞樂見的羽毛球運動莫不如此。
當然,只要想跑誰都能跑的馬拉松運動,自然也就應運而生。
拉動GDP
《2018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馬拉松年度總消費額為178億,全年賽事帶動的總消費額達288億,年度產業總支出達746億,相較前一年增長7%。
圖片來源網絡
這對於任何一個城市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誘惑,所以各地紛紛舉辦馬拉松賽也就毫不為過了!
群眾剛需
剛剛擺脫溫飽的老百姓,已經不在滿足於吃的好、穿得好。而是更多關注健康、生活品質及自我價值的追求。
而最不受場地限制、個體最易於參與的體育運動其實並不算多,而跑步恰恰是人人都能參與的一種。
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參加中國田協認證賽事的跑者就高達583萬,比有些國家的總人口還多,由此可見馬拉松運動的魅力。
綜合能力強
圖片來源西馬官網
這兩年各地舉辦的馬拉松賽事雖多,
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社會活動部主任水濤介紹,中國舉辦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馬拉松賽事是1981年的北京馬拉松,當時參賽人數不足百人。到2017年,中國各地共舉辦了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2場,參賽人次近500萬,覆蓋234個城市。
但真正有影響力的並不算多。
每年上千場次的馬拉松,能進入排名榜的也不過區區100場次而已。
每年由人民體育、首都媒體跑團聯合主辦並發布當年中國最具影響力馬拉松賽事排行榜TOP100。已經成為馬拉松迷們的參賽指南!
2018年排名
2017年排名
而西安國際馬拉松賽連續兩年上榜Top100,排名還上升31名,這也說明「西馬」從籌備到舉辦,綜合實力是槓槓滴,用陝西話說就是:撩滴太!
時機選擇好
從馬拉松熱潮興起的時間點看,西安馬拉松顯然也趕上了好時候!
圖片來源人民體育
2017年正是全國馬拉松賽漸入佳境的時間點,而這一年,西安國際馬拉松賽應運而生,不得不說時機選擇之精準,為後來這兩年的「西馬」高歌猛進奠定了基礎。
資源整合度高
圖片來源百度文庫
一個好的馬拉松賽是可以直接或間接帶動當地的旅遊、公益、環保、消費、城市品牌提升等。而2017年和2018年「西馬」可謂出盡風頭,成為轟動一時的西安大事,可謂起到了資源整合的效果。
比如:2017年「西馬」參賽人數2萬,而2018年「西馬」參賽人數3萬。
在比如:2019年「西馬」共122928名選手報名,報名人數較去年增長了50.4%。
更多的外地人、外國人參與比賽,無論從拉動西安當地消費還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都是躺贏的局面。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長安君在查閱相關數據時,注意到了以下這個數據。
圖片來源馬拉松報名網
以上數據用一句話總結,叫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雖說重慶下降一位,但排名第6的勢力還是很可觀的,至少西安離那個段位還有一大截距離。
但成都和銀川可是實實在在的威脅,成都緊隨西安之後,要說差也就半個身位而已。而銀川雖說距離較遠,但上升勢頭很猛,比西安提升的名次還要多。
一旦周邊城市的馬拉松賽形成優勢,勢必對「西馬」形成分流效應,這對於耗資巨大承辦馬拉松賽事的西安是個實實在在的威脅。
圖片來源西馬官網
還是那句老話: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祝願「西馬」能越來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