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500億!孫正義再造一個阿里,終究是要敗了?

2020-06-29     電商報

原標題:巨虧500億!孫正義再造一個阿里,終究是要敗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想到當年曾一度超過比爾.蓋茨,登頂全球首富的他,如今所面臨的卻是各種巨虧……

孫正義馬雲互退董事暗藏玄機

近日,在軟銀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軟銀集團執行長孫正義宣布:「作為董事,我從阿里『畢業』了。」這席話一出,想必明眼人都能知道,孫正義將正式退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

然而,早在今年5月25日,馬雲也卸任了軟銀集團的董事。二者的「互退」,事先並沒有放出太多的風聲,在媒體面前大肆宣揚,恰恰相反,二者沒有任何徵兆,就低調宣布出局。大有「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意思。

但是,這次「互退」的背後,真就這麼簡單嗎?

早前馬雲退居阿里幕後,張勇接過阿里大旗,一切看似順其自然,新老交替。其實在這一刻起,對於馬雲來說,更像是一種以退為進。

馬雲曾說過:未來的重心將放在教育與慈善方面!如今,從關懷教師群體,到捐款抗疫救災,到處都不乏有他的影子。另外,馬雲退居幕後,並不代表沒有任何作為。我們要明白:阿里巴巴不屬於馬雲,但馬雲必定屬於阿里巴巴!暫且不談馬雲作為阿里巴巴永久合伙人,實實在在擁有對阿里的發言權之外,僅憑馬雲自身在業界的影響力也足以讓阿里傲視群雄。

因此,馬雲退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退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利用慈善、公益、個人影響力等等,來繼續推動阿里乃至世界的發展。

但對於孫正義而言,此次退出阿里董事,更多的是身不由己啊!

從去年以來,孫正義可謂「流年不利」。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踩中了「驚天巨雷」。網約車Uber損失達51.79億美元,而花大手筆100億美元投入的WeWork更是一個超級大坑,疫情到來,上市計劃流產,軟銀虧得是血本無歸。

而此次孫正義從阿里巴巴退出,不難排除,就是想全身心投入到應對軟銀的嚴峻挑戰中去。另外,這更是像一種自省。2017年投入千億美金的願景基金,現在正處於嚴重虧損的地步。而從阿里巴巴退出,讓新的董事入局,也不失為一種後保之舉。

再加上最近第三家公司破產,500億人民幣打水漂,孫正義退休怕是遙遙無期了。

如此看來,馬雲跟孫正義「互退」,一個是用慈善、公益繼續拯救世界,而另一個則是繼續在商海征戰,拯救公司。終歸是路歸路,橋歸橋,道不同不相為謀。

孫正義投資馬雲賺翻了

不過,要說孫正義的投資史,阿里巴巴這個投資當屬他最為成功的案例之一。他曾說道:阿里巴巴這筆投資是皇冠上鑽石般的存在。

那用「一見鍾情」來形容孫正義與馬雲是再合適不過。

1999年,馬雲在湖畔花園家裡齊聚「十八羅漢」,開始創業動員大會。馬雲當初揚言:要創辦一家世界上最偉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現在的阿里巴巴,早已經往著更高的方向邁去。但當初的馬雲,為了給阿里尋找第一筆創業融資,每天穿梭於矽谷寫字樓之間,被拒絕不下於40次,這是截然不同的反差。

如果說,高盛的投資直接緩解了馬雲的燃眉之急,那孫正義的出現,是間接造就了阿里的騰飛。

當時的馬雲,收到一封老朋友古塔的郵件:「世界級的風險投資家想見你。一定會使你今後的商業人生發生重大的改變。」

彼時的馬雲剛收到高盛500美元的風險投資,正忙於阿里巴巴的建設。因此忽略掉這封郵件,但是好友再三催促:你必須得看,這是一個改寫阿里巴巴命運的重要人物。馬雲最終還是心動了,決定見一下這個神秘的「世界級投資家」。

來到北京,馬雲終於知道這個神秘大佬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孫正義。

在與孫正義的談判中,馬雲跟別的企業家顯然不一樣,一是不要錢,二是沒有說阿里巴巴的核心優勢,馬雲談論更多的是自己對未來的一個全方位構想。

按理來說,這樣的談判應該是失敗的,但是孫正義出於直覺,認為馬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領導者,再加上其改變世界的義正言辭,不到10分鐘,孫正義當即表示願意為阿里投入5000萬美元。

這樣的一筆天價投資,對於當時的馬雲來講,是想都不敢想。事後回憶道,馬雲當時是愣住了,他最多也就管過200萬人民幣,一下給這麼多錢不會用,還會給阿里帶來麻煩。就算孫正義壓到3500萬美元,馬雲表示還是需要考慮一下。

最終,馬雲打開天窗說亮話:2000萬美元,不談價,同意就干,不同意就不幹。孫正義也是毫不猶豫的回應:放手去干就完事了。

之後,走到2004年,淘寶、ebay大戰,馬雲當時也是整日整夜為新融資發愁,這時又是孫正義站了出來慷慨解囊,二話不說,加註4000萬美元。阿里也順勢渡過難關。

時間證明,向當時還在起步階段的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是軟銀在網際網路公司最成功的賭注。

而孫正義通過對阿里巴巴的投注,也是成就了其股市風雲的一樁佳話。

孫正義難造第二個阿里

但是,就算孫正義之前眼光有多麼老辣,現在擺在眼前的是,很難造出第二個阿里。

為什麼?

當時軟銀坐擁千億資產,孫正義巔峰更是超越比爾蓋茨,躍居世界首富。數百家企業爭著要軟銀投資的,孫正義可謂是十足的行業大佬。但是現在?根據財報顯示,軟銀集團2019年凈虧損達到了961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38億)。而且今年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大,軟銀更是面對著數千億的虧損。孫正義自身都如履薄冰,再造一個阿里談何容易?

另外,孫正義數次拋售阿里股票套現,目前已經降低到25%。這也不難理解,畢竟現在軟銀急需資金周轉。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如今這樣的軟銀,人困馬乏,病態百出,真的還能成全他人之美嗎?

再者,孫正義作為軟銀的主心骨,曾坦言會做到69歲退休,而現在的他是62歲。7年時間,軟銀起死回生,如果僅僅是依賴於對阿里的長期吸血,我想,再造一個阿里必定是痴人說夢。

而且,到時孫正義退休後,繼任者又將如何統領大局,這我們得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總而言之,現在的軟銀早已不是當年那個軟銀,阿里也不是當年那個阿里,兩個都在往不同的方向走:一個向上,一個向下。

而孫正義的軟銀,如今面對巨虧的局面,必然是會做出一些補救的措施,軟銀好轉也有待時間慢慢考究。

但是,至少目前看來,孫正義當初的「再造阿里」夢,恐將真正要泡湯了!

作者:王小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ehGAXMBfGB4SiUwAj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