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茭白,茭白的選種很重要,如何進行選種?你知道嗎

2019-11-14     付老師種植團隊

農民種茭白,茭白的選種可以說是茭白生產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為何種茭白生產提倡要年年進行選種呢?
這是因為茭白產品的形成受到茭白植株本身遺傳基礎、菰黑粉菌遺傳基礎以及環境條件的綜合影響。但是彌黑粉菌相對更容易受到環境的作用,而使茭白植株和菰黑粉菌之間的關係受到影響。所以,在一般茭白栽培田內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雄茭 和灰菱。有些植株雖然表現為正常茭,但在熟性、品質等性狀上也發生較大變異,而且往往是劣變。

此外,茭白植株游茭發生量較大,游茭發生的植株雄茭率較高,連續用游菱作種,雄茭率會增高很快。在連作田或一次定植多年栽培的田塊,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因此,茭白生產上十分強調年年選種。

茭白如何進行選種?

茭白選種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1)早茭選種法

早茭在採收四月茭時,選擇行間由匍匐莖萌生的分株為初選種株。入選分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結菱早而肥大,不易發青,並在兩側各帶有一個分藥;二是匍匍莖相連的母株,必須結茭齊集、早熟、無雄茭;三是分株四周鄰近的分株也沒有雄茭。


符合這三個標準的分株,挖起寄栽田岸邊,並摘去主莖上的茭白,促使其上兩個分櫱成長。當年秋季,將分櫱上萌生的二次分櫱於立秋進行分株。秋茭採收時,再觀察其上有無灰茭。第二年清明至穀雨期間,將初選的茭墩進行分墩繁殖,秋季採收秋茭時,再選擇薹管短、結茭早而齊集、茭墩中仍無灰茭及雄茭發生的單株為複選種株。

其中優良的種株,於第二年夏茭採收時,再鑑定其品質和早熟豐產的性能。經過三年選種,其中結茭早、品質好、一墩中沒有一支雄茭和灰茭的茭株,作為入選良種,移栽藕塘二邊,株行距為(43~46)厘米X(43~46)厘米,稱為茭秧基,為下一年繁殖的種株。一般的種株分墩栽於藕塘四周,株行距為(27~30)厘米X(27~30)厘米, 立秋後栽入大田,即為生產用種。

(2) 晚茭選種法

中晚熟品種要求高產、齊集,多進行墩選。一般經1~2年選成。第一年在秋茭採收時,選無灰茭的優良單株,插竿或壓泥作為標記,發現雄茭及灰茭,將葉片打結作為記號;第二年春季分墩時,先將灰茭及雄茭連根挖去,以免混淆。無灰茭的植株可作為種株分栽,每畝需種株200~300墩。

晚熟品種除選擇秋茭外,還應在夏茭萌芽及採收時進行選種,要求分櫱長勢一致。入選的種株不採其上茭白,在芒種夏至間將老墩進行分株,每小墩帶有1~2個分集,行距70厘米,株距50厘米,秋季淘汰灰菱植株,第二年便可切墩作為生產用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adnbG4BMH2_cNUg1d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