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實戰】經典再現 Graham Audio LS5/9
KELVIN11 澤森音響
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LS3/5A,那麼,你可能不是發燒友,又或者你還是很年輕吧。
在一次家訪中,我看到主人家竟然收藏了幾對LS3/5A,後來談起這對經典的BBC鑒聽揚聲器,方知在朋友圈中,更有收藏了LS5/9的,而且有不少人都曾經玩過LS3/5A或LS5/9。
英國廣播電台BBC為其設計的揚聲器(Loudspeaker)命名的方法是:LS3為戶外廣播用的(例如流動廣播車上的控制室),LS5是錄音室鑒聽用的,而後面的數字代表型號。
Graham Audio LS3/5A
LS3/5在1970年推出,1974年因為單元和零件的供應而將規格作了一些改動,成為LS3/5A。
Graham Audio LS5/8
LS5/8是當時錄音室使用的,到了1983年,才因應需要而完成對LS5/9的研究開發,LS5/9的設計與要求基本是以LS5/8為藍圖,LS5/8 的體積比較大(用12吋低音,容積3.9立方呎),不適合在較細小的錄音室使用,最終LS5/9的容積決定為1立方呎。LS5/9使用的高音單元跟LS5 /8是一樣的(34mm直徑),但低音單元就需要重新設計,直徑為200mm (8吋)。
BBC研究開發揚聲器之後,就授權給幾間英國的廠家,由他們按照規格生產,大家熟悉的Rogers應該是最早的一間,其他著名還有Spendor, Harbeth, KEF… 等等。
Graham Audio 是一間英國的小公司,老闆是Paul Graham, 他擁有超過廿年專業音響領域的經驗,近年再向BBC購入授權許可證,重新生產LS5/9, LS5/8 以至 LS3/5.
既然獲得BBC的授權,設計當然要跟足規格,LS5/9的高音單元是法國Son Andax HD 13D34H (34mm, 軟膜高音),這款高音單元在1983年已經面世,現時仍有供應,至於中低音,Graham就找了Volt 這間公司依照規格以現今的技術和材料再生產。
我在陳列室試聽過LS5/9,覺得很不錯,但我自己沒有親耳聽過舊款的LS5/9, 所以請不要問我它跟以前的LS5/9有什麼分別。對於這對當年錄音室用的鑒聽揚聲器,我當然有興趣在自家的環境玩味一番啦,其實,以我的聆聽空間,應該借對LS5/8更為合適吧!
第一次在家中試揚聲器,首先講講揚聲器的擺位:
腳架是原裝跟LS5/9送來的,高度24吋,揚聲器之間距離5呎,各離側牆4呎3吋,離後牆6呎,皇帝位與揚聲器形成差不多全等三角形,(皇帝位後是飯廳空間,)揚聲器根據廠方建議作了toe-in擺放,我把toe-in角度調校到坐在皇帝位剛剛看不到內側板。
大家都知道,揚聲器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煲」才開聲的,而這對LS5/9還是很新的,據我所知,在送來我家之前,可能使用不超過20小時吧。因為最近一直在試聽Audion Silver Night 300B, 於是很方便地把LS5/9接上……
果然如我所料,似乎300B是不夠功力駕馭LS5/9的。(唉!原來我又莽下判斷…… )
幸好最近有台Mark Levinson No.585 合併擴音機在手,於是將LS5/9接上585,再次開聲,音樂一出,心中暗喜,一切仿佛在自己預料之內。當然,用上585好像是有點兒超班,LS5/9建議使用擴音機功率是在50W 至 200W之間, 而585的輸出功率已達上限的200W, 聲音完全離箱,音場又大又深,聲音密度之高,人聲幾近真實!
一個禮拜之後,在閱讀有關膽機資料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段文字提及Audion,說一部只有八瓦的Audion膽機都可令靈敏度只有82.3dB的 LS3/5A表現出色。那麼,LS5/9的靈敏度比3/5A還要高,沒有理由會出現問題的,又或者是否那文章有很高的水分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又再次 把LS5/9接駁上Audion Silver Night 300B。
隨手放張古典音樂黑膠唱片……
奇怪!到底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跟一個禮拜之前會有那麼大的分別呢???
細心回想,除了擴音機,其他方面都沒有改變,唯一分別就是「時間」,我估計應該是LS5/9經過一個禮拜的「煲煉」後,算是初步開聲了。
也許是鑒聽揚聲器的特性,音色十分率真,尤其是聽人聲,簡直是栩栩如生,那是必然的吧,因為BBC廣播要鑒聽的都是以人聲為主,準確的人聲重播是最基本的 要求。我經常用來試聽人聲的蔡琴「機遇」、「金片子」,又或者Norah Jones的 「Come away with me」, 「not too late」… 等等,都有很好的表現,聲音非常逼真,如以膽機推動,聲音更為通透誘人。
講到逼真,這對Graham LS5/9也真的是很老實,用膽機和石機自然有不同的音色,我試過播放一些碟面狀況不是很理想的舊黑膠,它的忠實,令我不能容忍聽完一首歌,又或者播放一些錄音不甚理想的流行歌曲,它亦令我馬上換碟。
除了人聲方面,我也十分欣賞弦樂方面的表現,尤其是重播小提琴,質感豐富細緻,擦弦和震音等都清晰地交代,雖然在重播大提琴以至低音大提琴未及我自己那對 座地式較大的揚聲器,但低音表現都已經算是不錯了。用來欣賞古典音樂,以一對二路書架揚聲器來說,我覺得表現已經是上乘之列,它能夠真實地帶出音樂的神 髓,足以令人忘記音響,只有音樂。
原文轉載自:
https://www.hiendy.com/?p=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