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3月9日訊(記者黃琪)3月5日至3月8日,武漢市新增確診病例分別為126例、74例、41例、36例,出現穩步下降。
此外,8日漢陽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武漢開發區(漢南)、東湖風景區7個城區(功能區)新增確診病例為0。
數據向好,武漢市疫情還會不會出現反彈?現階段大家最需要注意些什麼?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主任醫師蔣榮猛。
蔣榮猛說,武漢市新增病例持續下降是好消息,說明封控措施取得了成效,但會不會出現反彈,要看是否及時發現和隔離了傳染源,比如這新增的36例病例發病時間有多長,如果發病三五天被確診和發病一周才被確診是不一樣的,確診越早,可能傳播的人就越少,所謂的「早發現」便是這個意思。
蔣榮猛介紹,傳染病要流行,必須有三個環節,即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只要切斷了這個三個環節中的任何一個,便能阻斷傳染病的流行。換句話說,控制傳染病傳播的三個要素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我們「應收盡收」戰略、建院增床都屬於隔離和控制傳染源的措施。而戴口罩、勤洗手,則屬於切斷傳播途徑的方法。而保護易感人群,現在新冠肺炎是人群普遍易感,在沒有有效疫苗的情況下,只要做好了前兩個要素,照樣也能控制傳染病的流行。
「作為一種新發傳染病,和非典(SARS)比起來,新冠肺炎病毒則『狡猾』得多,比如有一定比例的輕症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在臨床上發病早期非常難以識別,發病者不知道自己感染了病毒,他(她)周圍的人也無法知道他(她)帶有病毒。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束手無策了。我們還有第二個措施,即切斷傳播途徑。」
蔣榮猛詳細介紹,切斷傳播途徑的具體方法是:有發熱或咳嗽症狀的人戴好口罩、打噴嚏或咳嗽時用肘部或紙巾遮擋,不要用手去捂,便可避免病毒播散給周圍的人;沒有症狀的普通市民前往人群密集場所戴好口罩,用正確的方法洗手,不洗手別觸摸自己的口眼鼻等部位,便可避免被病毒感染;各級各類醫院做好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根據不同操作的感染風險做好個人防護,如接觸血液、體液戴手套,做呼吸道、口腔、眼科等操作時戴口罩、護目鏡或面屏,嚴格執行手衛生,病房通風、紫外線消毒等,便可以避免醫院感染髮生。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自覺自愿自律地這樣做的話,那麼即使遇到無症狀感染者也不用慌亂,這就是目前最重要的。」他說。
【編輯:劉明 鄒丹雨 范雅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RG_vXABgx9BqZZIXR5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