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射雁遭宋江怒斥,後辭別宋江時他留下一首詩,讓宋江很難堪

2020-07-19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燕青射雁遭宋江怒斥,後辭別宋江時他留下一首詩,讓宋江很難堪

名著如人生!只要細細品味,總會帶給你啟迪。比如《水滸傳》,長久以來人們都喜歡把目光聚焦在武松、林沖、魯智深等這些「強勢」且有特點好漢上,卻忽略了另一位水滸好漢:浪子燕青。

燕青是《水滸傳》進行了一多半後,才作為盧俊義的「附屬」一般出現的。哪料從此幾乎霸屏了水滸,凡決定梁山命運的大事,件件與他有關。但其中最值得關注和品味的,卻不是燕青公關李師師,而是「燕青秋林渡射雁」。

其一:兩次射雁背後的深意

《水滸傳》中有兩次著名的射雁。一次是花榮剛上梁山時,由於晁蓋不信他有神射術,花榮便來了個「梁山射雁」。對這次花榮的梁山射雁,許多人都認為是預示了梁山易主。

畢竟花榮是代表宋江來到的梁山,且最終晁蓋也是中箭而亡,開啟了梁山易主,進入到了宋江時代。

另一次是燕青秋林渡射雁,發生在梁山好漢們剿滅了王慶回師途中。由於燕青新學了弓箭,一時手癢在秋林渡這個地方,恰好見有大雁飛過,於是燕青一口氣射下來好幾隻大雁,引得其他兄弟都齊聲叫好。

哪料此事卻驚動了宋江,燕青被喊了過去。宋江按住燕青這通責罵,以至於最後都上綱上線,把那些大雁比喻成了梁山兄弟了,說道:「天上一群鴻雁相呼而過,正如我等弟兄一般。你卻射了那數之,比俺兄弟中失了幾個,眾人心內如何?

當時燕青是默默不語,心生悔意。畢竟宋江這個理由,實在有點反應過度。所以燕青秋林渡射雁,其實就是代表著,梁山由盛而衰,進入到了分崩離析的時刻。因為很快,公孫勝就離開了。

跟著便又發生了,李俊、張橫、張順和阮氏三雄這六大水軍統領,找到吳用公開表示,想擁護吳用當老大,並要「把東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結果吳用卻推脫,並告知了宋江。

宋江又表演了一把苦肉計,宣稱「先當斬我首級,然後你們自去行事」,這才算壓住了這次梁山的分裂,隨後便是征討方臘開始了。所謂:射雁開始,射雁結束,梁山108將的命運,便在這兩次射雁中,奠定了基調。

其二:燕青的反擊

不過,燕青秋林渡射雁,雖說預示了梁山好漢從此走向衰敗,但對燕青的影響也是很巨大。因為當他被宋江訓斥一番後曾非常後悔——卻不是後悔自己射雁,而是後悔追隨了宋江!

證據就是,當梁山好漢們剿滅了方臘,返回京師途中。燕青找到了盧俊義,勸說他跟著自己一起離開宋江,不要奢望富貴。盧俊義卻猶在夢中,根本不聽。這時燕青道:「既然主公不聽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辭宋先鋒,他是個義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辭別主公。

盧俊義問:「你辭我,待要哪裡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後。

隨即燕青留下一封書信便悄然離開。而當宋江打開燕青書信看完後,卻發現燕青還留下了一首詩,如下: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榮。身邊自有君王赦,洒脫風塵過此生。

看到這句「雁序分飛自可驚」了沒有?是不是想起了秋林渡燕青射雁?當時宋江一通怪異言辭,把這事都上升到了用大雁比喻梁山兄弟之上。但如今燕青,卻在這裡公開怒斥宋江虛偽。

即,造成梁山兄弟們如受驚雁群一般分飛驚擾,生離死別的,不是那些「明槍暗箭」,而是自有原因,啥原因?看第二句:納還官誥不求榮!是因為宋江一味推行招安,求富貴榮華所致!

所以,我燕青看到了這一點,不求榮華富貴,而是「身邊自有君王赦,洒脫風塵過此生」,這是告知宋江,我燕青在替你跑招安時,就求來了免死聖旨,因而我現在要洒脫逍遙而去。

其三:燕青為何也騙盧俊義

宋江看畢後的表現是「心中鬱悶不樂」,即宋江心裡是苦悶不安!因為宋江明白了,燕青在替他跑招安時,就留下了後手,求了免死聖旨,竟然誰也沒告訴。而自己卻還在人家射雁時,玩了一把「高大上」,簡直如「皇帝新衣」。

那麼盧俊義是啥反應?書中雖沒寫,但必會惱怒不已。因為燕青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也只在主公前後!可如今燕青在哪兒?他這主人卻不知道了!所以盧俊義必會在心裡罵:好你個無情無義的燕青,竟然也把我給騙了。

不過這是騙嗎?對於燕青來言,他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救了盧俊義至少兩次性命。最後這次他又是苦口婆心。可盧俊義卻依舊不知死活!故而,燕青騙盧俊義這事,完全是盧俊義的責任,最終他被害死是咎由自取!

這其實就是人生——人人都在戲中,人人卻又都是觀眾!唯一能做的就是,揣摩好自己的「人生角色」,如燕青一樣「演繹出色」,並最終努力跳出「角色」,回歸於自我本心。這大概就是「浪子」的本質吧:紅塵苦海無涯,浪子回頭是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PmzZ3MBfGB4SiUwfS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