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保春耕 發展以生產託管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

2020-03-20     新京報鄉村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各地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積極開展防疫消殺、捐款捐物、生產託管,取得良好成效。3月19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於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勢全力做好抗疫保春耕工作的通知》,鼓勵進一步發揮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優勢,疫情中全力服務春耕備耕。《通知》中提出,帶動小農戶發展生產託管服務的資金需求,開展「農田託管+專家看田」網上春耕新模式,鼓勵疫情高風險地區探索異地代播代育、代購代儲等服務。

在疫情防控方面,《通知》要求積極組織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發揮專業化服務優勢抗疫情,利用噴杆噴霧機、無人植保機等物質裝備科學開展鄉村公共場所防疫消毒。通過管理平台、微信群和實操作業,宣傳普及科學防疫和安全使用藥械知識。

抗疫情同時要全面推進服務組織復工開工。針對疫情高風險地區,要抓緊復開工準備,待具備復開工條件時能夠迅速行動,搶回農時;疫情中低風險地區要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有序復開工、全面復開工。主動協調當地人力資源、交通、市場、供銷等部門和金融、保險、郵政等機構,化解當前用工難、運輸難、生產資料購買難和農產品銷售難、資金周轉難等問題。

同時,《通知》提出要儘快梳理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信貸需求,特別是帶動小農戶發展生產託管服務的資金需求,並納入重點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名單,落實銀企對接。推動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金融機構與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緊密對接,探索開展託管貸、合同貸、訂單貸等無擔保生產託管貸款,有效緩解資金周轉困難。

《通知》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託管服務,推動農戶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下訂單、點菜單,發展「一站式託管」服務,開啟「農田託管+專家看田」網上春耕新模式。組織當事雙方簽訂託管合同、託管協議,對於一時無法簽訂書面合同或者協議的,可以通過微信、簡訊、電話建立要約,有條件的實行網簽。對於地域相鄰、種植結構相近的地方,農業農村部門要組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接當地,實行跨區作業。特別是疫情高風險地區,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異地代播代育、代購代儲等服務。還要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網絡直播、線上培訓,打通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雲通道」。

生產託管項目也需組織實施好,集中連片推進農業生產託管為主的社會化服務項目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預算。各地要加強項目實施監管和指導,突出引導小農戶和支持大宗特色農產品、農業生產大縣發展,並注重向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和貧困地區傾斜。

此外,《通知》還要求積極培育農業生產託管服務市場。鼓勵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推動有實力、有社會責任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牽頭成立區域性聯盟或聯合體,並促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重組聯合,培育一批跨區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農業生產性服務產業。同時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線上平台,推動形成區域性、全國性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市場。加強生產託管服務監管,推廣格式化服務合同,支持當事雙方依法自願有償訂立服務關係。

新京報記者 楊亦靜

編輯 唐崢 校對 柳寶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NtM-XABfwtFQPkdGl2-.html